(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王艾冰)当地时间2025年2月4日,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发布公告称,该院研究人员正在招募携带遗传性阿尔茨海默病基因的人——这些人在未来11到25年内不会出现症状,将使用药物来确定阻止早期分子变化是否可以防止阿尔茨海默病进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西院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开出首批Leqembi(仑卡奈单抗注射液)处方。尹薇摄

“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理有很多种说法,现在普遍认可的是大脑内淀粉样蛋白沉积导致疾病发生。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发病前10-15年就已经出现淀粉样蛋白的沉积,所以如果能在淀粉样蛋白刚出现的时候马上把它清除掉,就能够阻止病程进展。此研究旨在选择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患者中进行早期干预,尽管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比例很少,但是因为基因的关系,他们100%会有淀粉样蛋白的过度沉积。华盛顿大学过去已经做了类似的研究,但所用的抗淀粉样蛋白的抗体效果不好,这次用了更优抗体。”2月7日,神经病学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副院长施炯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如果这项研究取得预期疗效,估计将会把研究扩展在更大的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人群中,从原理上来看,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研究方向。

据生物医药行业媒体Endpoints News报道,主持这项研究的神经学教授埃里克·麦克戴德(Eric McDade)表示:“淀粉样蛋白病理学可以在症状出现前一到二十年确定,我们试图证明我们可以阻止淀粉样蛋白病理的发展。”

“从临床角度来看,通过血液检测基本上可以实现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然而,一旦诊断出来,预防药物的高昂费用是一大关卡。若想真正做到预防,可用的药物往往比较昂贵。”2月7日,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教授纪勇也告诉记者,根据2024年《柳叶刀》杂志发表的研究,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我们大多体长控制好以下14种可防可控的危险因素,可降低45%的痴呆患病风险,如生活方式干预:保持良好教育水平、保护听力、控制体重、健康饮食、规律运动、保持社交活动;做好健康管理:控制血压、控制血脂、戒烟限酒、保持积极心态、充足睡眠等。

施炯也介绍,“虽然通过此方法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是大家共同的期待,但是目前从临床来看,筛选病人的成本是一大关键。首先,尽管有成熟的技术,但精准识别出需要进行预防的人群成本较高;另外,若要对这些人群提前数年进行干预,药物价格偏高也会成为一定的阻碍。”

“在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方面,虽然目前面临挑战,但也许将来会有更便宜且更有效的药物出现。而在治疗方面,我们可以有更多期待。例如,改善神经细胞治疗,如抑制神经细胞的坏死等,这些治疗方面的新进展都值得关注。”纪勇表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