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成功为一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年患者实施了双侧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LVA术),术后患者记忆力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得到明显提升。
患者李大爷(化名),今年67岁,7年前开始出现记忆力减退的症状,经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尽管接受了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近一年来病情逐渐加重,反应迟钝,无法与家人沟通,甚至出现了大小便失禁的情况,需要全天候护理,家庭生活因此陷入困境。
“我们去了多家医院,但都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李大爷的家属表示。最终,他们慕名来到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神经内科主任闫婷为李大爷进行了详细的检查与评估,结果显示他的MMSE(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得分仅为8分,被诊断为重度阿尔茨海默病。
面对这一情况,济南市三院手及上肢外科、神经内科、临床科研与转化中心、影像中心、临床检验中心等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经过慎重评估,专家团队决定采用双侧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这一创新治疗方法。手及上肢外科一病区主任胡亮介绍:“LVA手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是近年来由中国医生首创的方法,目的是通过重建回路,改善脑淋巴引流,减轻脑内异常蛋白沉积,从而缓解病症”。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科研与转化中心郑鹏解释道:“Aβ及Tau蛋白质在脑细胞周围的堆积是引发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原因。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就像是为淋巴系统重建了一条‘人工渠’,通过分流降低脑内淋巴回流阻力,将沉积的致病蛋白通过‘人工渠’回流到静脉系统,达到清理‘有害’蛋白的目的。”
确定治疗方案后转入手及上肢外科一病区进行手术。手术开始后,医生团队首先在他的近端颈部位置切开了一个大约6厘米的切口,并利用造影技术精确锁定了颈深部淋巴管及淋巴结的位置。紧接着,医生团队通过显微镜,在20到30倍的放大倍数下,将纤细如发的颈深淋巴管、颈深淋巴结与静脉一一吻合。据了解,这是一项极其精细的工作,需要极高的专注度和耐心,每一个淋巴管和静脉的吻合都需要准确无误,以确保回流重建的效果。经过专家团队数小时的努力,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效果立竿见影,仅在术后16小时,李大爷便能准确地叫出自己及老伴的名字,大小便功能也恢复了正常,其认知能力也在逐步好转。术后第5天,经过再次检查,他的MMSE得分提高至12分。闫婷主任表示:“患者目前的状态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善,接下来,我们还会进行定期的随访,以持续观察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据悉,该手术对于早中期患者而言效果更为显著。
“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作为一项创新的手术治疗方法,目前在国内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医院并不多见。”胡亮主任介绍道。据了解,这项手术由手及上肢外科及神经内科团队共同领衔,原因在于显微镜的使用及精准缝合技术正是手及上肢外科一病区的专业领域和强项。同时,胡亮主任坦言,“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诸多优势。然而,并非所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都适合,必须由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手术。
此次创新治疗理念及治疗方式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诊疗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未来,该团队将继续致力于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创新,为更多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家庭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