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往年以“充值”“爆款”等为营销话题的躁动与不安,2025年春节期间的微短剧市场显得冷静和成熟了许多——据统计,以爱优腾芒为代表的四大主流视频网站,1月上线微短剧为21部,相较去年12月的27部有所减少;而扎堆今年春节期间的手机端竖屏微短剧数量虽超过300部,但据第三方数据平台DataEye监测,也仅有《以爱之名》以超2000万热力值在平台榜单上盘踞3天。“无爆款、不出圈”成为许多业内观察人士描述今年春节档微短剧市场的高频词汇。
但与往年屡屡搅动社会舆论漩涡的负面话题度相比,2025年春节档微短剧行业的口碑有了显著提升。尤其是精品微短剧的供应愈加充实,题材门类愈加多元,创作中的提质增量迈向正规化。检视2025年春节微短剧市场作品,可喜地见到“产品——作品——精品”“表达情绪——表现情感——书写情怀”的努力和跃升。
精品微短剧,增色春节大屏小屏
2025年春节期间,精品微短剧不断涌现,同时在电视大屏端与网络平台上与观众见面。这些微短剧不仅题材广泛,涵盖了农村、都市、文旅、爱情、家庭等多个领域,还巧妙融入了悬疑、喜剧、科幻、传奇等丰富的类型元素,为观众在欣赏优质内容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
“可爱加倍,快乐加倍。”2025年春节的大年初三,喜爱王冰冰的观众热切等待在央视频或腾讯视频,等待她的微短剧《今人不见古时玥》上线。既有“刚穿越就被抓了起来”的搞笑情节,也有“穿越两千两百年还是和你形影不离”的感人母女情,再加上让人眼前一亮的扮相,该剧颇受观众的好评,在腾讯视频喜剧榜取得第三的名次。而《大话大话西游》则以微短剧的形式,在抖音平台上续写了《大话西游》中“月光宝盒”的传奇,那份穿越数百年的爱情情怀,再次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播放量超过3.7亿。此外,《龙行龘龘》《春风不改旧时波》《无人知是贵妃来》《以和为贵》《大力村超人》等佳作同样受到观众喜爱。
家庭生活题材的微短剧也颇受好评。《欢喜一家人》以家人间的趣事为蓝本,在欢声笑语中传递着家庭的温暖,与春节的温馨氛围相得益彰。而《与君重逢初见时》则是一段跨越时空的爱情传奇,南国文臣温如玉与西国公主海兰真在“前世记忆”的交织中,共同探寻真相,从相爱相杀到相濡以沫,“甜蜜”了观众的心灵。然而,爱情并非总是顺风顺水。在徐梦洁主演的《以爱之名》中,一对夫妻在破裂的婚姻中学会了责任、信任与包容,历经波折后终得破镜重圆,收获了2.3亿次的播放量。而《多大点事儿》则以轻松的片名探讨着严肃的婚姻话题,男女主角林悦和顾川禹在离婚冷静期中反思婚姻的意义,也引发观众对婚姻的思考。
长剧演员跨界而来,提升行业水准
曾经那位“好说话”的漂亮女孩,如今已蜕变为“全能妈妈”。一个在十年婚姻生活中饱受忽视的女子,终于在年夜饭桌上勇敢地提出了离婚。“只办婚礼没领证”这一事实让观众震撼不已,正是抖音上播放量超过3.2亿的微短剧《夫妻的春节》中的情节。知名演员倪虹洁倾情出演,她坦言:“这是我拍戏多年来最贴近心意的一个剧。”剧中人物与她的经历高度契合,原来其中不少内容正是编剧根据对她的采访改编而成。“这就是短剧的魅力,能够紧跟时效与热点,快速调整创作。”倪虹洁如是说。同时,她也透露拍摄微短剧需要适应更快的节奏:“大段台词需要迅速说出,不容丝毫犹豫,语速要快,还要与对手演员及道具相互配合。”
长剧演员涉足微短剧领域并非孤例。《河豚小姐》中,李嘉琦与韩童生携手演绎了一段亲情故事,前者是昔日互联网女高管,转型为情感博主;后者则是她的老父亲,两人从误解到谅解,情感真挚动人。而舒畅在《蛇年大吉之小青渡劫》中再现风采,以民间传说《白蛇传》为蓝本,讲述小青与陆禅之由冤家到情侣的传奇故事,引发众多《锦绣传》剧迷关注与怀念。对于长剧演员尝试微短剧的现象,《夫妻的春节》制片人陈宣透露,很多长剧演员也是短视频的深度用户:“他们会刷到我们的剧,有一些头部的演员会过来跟我们聊。”
喜剧演员同样不甘落后,吕严、闫佩伦主演的《陛下,你走错片场了》在抖音平台上获得了超过1.1亿播放。剧中,一位古代暴君意外穿越到横店,与一位扮演暴君的演员相遇,展开了一段妙趣横生的故事。
多元题材,日益丰富竖屏审美
爱奇艺数据显示,35岁及以下人群成为今年春节档微短剧观众主力军,占比达73%。年轻观众的视野广阔、欣赏角度多元,而不少微短剧制作方也跨出以往“霸总”“虐恋”的窠臼,以更加丰富的题材回应观众的需求。
“蛇”无疑是2025年春节微短剧市场的热词,多部以“蛇”为名的作品如《蛇来运转之团团圆圆》《蛇年大吉之婚不可挡》等热度颇高。同时,以春节文化为背景的作品如《回到90过春节》通过穿越不同年代的春节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家庭文化中的大团圆精神;而《掌勺年夜饭》《禁燃》等作品则从春节期间的种种现象中汲取创作灵感。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红色题材微短剧的崭露头角。《墙外桃花墙内血》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龙华兵工厂为背景,将革命题材与悬疑叙事巧妙结合,让观众在惊心动魄的斗争中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与伟大牺牲。
多部精品微短剧还致力于科普与普法功能。如《包大人,现在是2025!》中,北宋青年包拯意外穿越到现代,与女法官助理江南携手破获一系列诈骗案件,不仅融合了古代智慧与现代法律知识,更深刻探讨了法律与道德的微妙关系。
科技进步同样为微短剧创作带来新可能。微短剧《美猴王》将AI技术与中国古典文学相融合,重现了大圣殿、九龙桥等标志性景观的壮丽景象,同时以更别致的分镜、更灵动的镜头语言呈现改编后的剧本,让观众见证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
本文刊于2025年2月8日文汇报7版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