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月11日,美国加州山火肆虐图据视觉中国

最近几周,来势异常凶猛的美国加州山火给全世界敲响了一记警钟,而这也只是全球变暖逐渐加重带来的表象而已。2024年12月,英国南极调查局测量显示,全世界最大的冰山A23a在原地盘旋数月后又开始了“漂流”。由于气温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面积缩小后的冰川失去了在海底的“抓地力”,才会在大洋中随波逐流。

面对极其严峻的气候形势,新能源汽车的适时崛起,对于抗击全球变暖的努力来说是个巨大利好。非营利组织“忧思科学家联盟”的气候专家萨姆·休斯敦测算认为,尽管新能源汽车在制造过程中会集中产生碳排放,但考虑到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一辆新能源汽车的碳排放量约为传统燃油车的一半。

土耳其学者西梅·古泽尔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并行销全球,彰显了中国的全球影响力。除了中国和美国在电动车领域遥遥领先之外,在欧洲和日本,以氢能汽车为代表的另一种技术路线也在蓄力突破中。

2025年地球会更热吗?

温室气体排放仍是“发烧”主因

近期,美国加州山火的震撼景象传播到了全世界,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加州州长加文·纽森也表示,这次火灾有可能是美国历史上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

加州政府“气候抵抗”项目最新报告则显示,从长远来看,加州将面临更加极端的高温和干旱天气,未来重大火灾发生的概率只增不减。


▲1月23日,美国加州洛杉矶发生山火后,土地被烧焦据ICphoto

报告指出,“平均日最高气温”是测量极端气候变动情况的最佳指标。到本世纪中叶,这一指标将比现在上升4.4–5.8华氏度(约2.4至3.2摄氏度),到本世纪末将上升5.6–8.8华氏度(约3.1至4.9摄氏度)。到本世纪中叶,影响人体安全和寿命的“热健康事件”在加州中央山谷的发生频率将比现在增加4-10倍。到2100年,预计加州山火燃烧面积将增加77%,重大火灾发生频率将提高50%。

英国气象局在2024年底发布报告预测,尽管热带太平洋正从“厄尔尼诺”转向“拉尼娜”,给全球气温带来了一丝凉爽,但2025年预计也将成为史上第三热的年份,仅次于2023年和2024年。

报告作者格雷厄姆·马奇教授表示,与人类工业化之前的地球平均温度相比,2023年的平均温度增加了1.45摄氏度,2024年则“几乎肯定”或突破“1.5摄氏度”目标防线。马奇称:“尽管厄尔尼诺到拉尼娜的转换会让气温像潮汐一般周期循环,但和全球变暖的长期趋势相比,短期的变动影响甚微。”他还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依然是全球升温趋势的主因,尽管研究人员也在寻找是否有其他因素推动了气温升高。

新能源汽车发展

将如何帮助地球“降温”?

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交通运输始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碳排放大户。据Statista网站在2024年6月发布的数据估算,交通运输行业制造的碳排放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4%。而在交通运输领域,大约75%的碳排放量都来自以汽车为主的公路运输,而空运和水运分别占11.2%和10.6%。

要想有效减少人类的碳排放足迹,一场交通领域的能源革命就势在必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球气候变化科学与政策联合项目副主任谢尔盖·帕尔采夫表示:“我们不会指望电动汽车会实现零排放,但是与传统内燃机相比,电动车的碳排放足迹会大大减少,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动车的相对优势还会扩大。”


▲中国品牌电动车

麻省理工学院“气候门户”教育项目主播安德鲁·莫斯曼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将在三个方面提升效率。首先是电池制造工艺,目前制造电池还需要从矿物中提取锂、钴和镍等重要元素,并且用化石燃料加热至高温。随着生产集约化和技术手段的进步,电动车在生产阶段的碳排放有望降低。其次随着电池使用寿命的增加,电动汽车可服役里程数也将增加,平摊到每公里的碳排放量也会进一步减少。

麻省理工学院测算,如果电动车只能开9万英里(约14.5万公里),那么它比相同里程的燃油车只减少了15%的碳排放,随着里程数的提高,电动车节能减排的优势也会更加明显。

最后,每个国家和地区电网的清洁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动车的减排优势。比如在美国,考虑到充电桩背后的电力来源,各地的电动车碳排放水平差异也很大。在主要依靠水力发电的华盛顿州,电动车相对于燃油车的减排效率可以提升61%,而全美国的平均水平为25%。在主要依靠煤炭发电的密西西比州,电动车的碳排放水平只比燃油车减少了微不足道的一点点,甚至比某些品牌的混动汽车还要多。

而据人民日报去年8月报道,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供应系统和清洁发电体系,对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长贡献度超过40%。

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

欧洲、日本钻研氢能路线

在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过程中,挪威走在了欧洲各国的前列。为了达到在2025年所有销售的汽车均为新能源汽车的目标,挪威政府动用经济杠杆对新能源车主进行补贴,并对购买传统燃油车的用户实施惩罚性税收。据挪威登记数据,该国在2024年销售的所有车辆中有88.9%为纯电动车型,所有新能源车型占比高达94%。


▲挪威新能源汽车充电站

据CGTN报道,中国电动汽车在挪威也越来越受欢迎。根据销售数据库OFV的数据,中国品牌的电动汽车在挪威的市场份额已经增加到23%。与2023年相比,比亚迪在挪威的销量增长了两倍,名爵增长了136%,高端品牌蔚来增长了48%。

挪威国务秘书塞西莉·克罗格伦德告诉CGTN,“我们对中国的政策和对其他国家的政策是一样的。”挪威电动汽车协会会长克里斯蒂娜·布表示,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欧洲有利,“重要的是我们有中国这样的大玩家,他们不断前进,并推动世界其他国家跟进。”

据国际能源署报告,2024年全球新增电动汽车销量大约为1710万辆,其中1100万辆来自中国。土耳其学者西梅·古泽尔认为,电动汽车产业目前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和战略合作的焦点,而中国在这一领域大幅领先,这不仅重塑了中国国内的经济产业与环境政策,也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他认为,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崛起离不开清晰的顶层规划、良好的产业环境和强大的内需市场。

而当中国和美国的车企在锂电池技术等方面取得迅猛进展时,欧洲和日本也在另一个方向上蓄力突破。据欧盟“清洁氢能”项目去年6月宣布,欧洲多家研究机构与日本丰田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集中合作开发氢能源汽车。与储能电池不同,氢能电池只需要燃烧氢气就可发电,其唯一的副产品是水和热。“清洁氢能”项目官网称,氢能燃烧效率在过去几年来得到显著提升,这为氢能源汽车降低成本、提高适用性打下了良好基础。

据日本经济新闻去年报道,为了推动氢的普及,日本和欧盟将着手制定生产设备和运输技术等的国际标准,主导制定纯度和安全性等规则,以提高日欧车企的竞争力。为了配合官方层面的规划,川崎重工和戴姆勒将签署氢供应合作文件。

去年12月,宝马、丰田和戴姆勒的高管及汽车行业专家在线上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氢燃料电池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据悉,早在2015年丰田就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的燃料电池车Mirai,这标志着氢能源正式进入公众视野。目前,宝马的氢燃料电池项目也在2028年计划量产,戴姆勒则将重点放在了氢能卡车的推广上。


▲1月28日,法国巴黎,Hyvolution展会上的氢燃料站模型 据视觉中国

宝马氢能源项目负责人尤尔根-古尔德纳博士在会上指出,氢燃料电池技术将是推动汽车行业实现零排放的重要支柱。丰田欧洲技术主管斯特凡-赫布斯特坦言,氢能源车的推广不仅仅是生产车辆,还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氢气生产、运输和加氢站的建设。

针对氢能源汽车的使用,古尔德纳博士提到:“安全、环保、经济性是消费者最关心的点,而我们正在用技术和服务不断满足这些需求。”而随着技术的成熟,氢能源汽车的经济性将进一步提升,为更多消费者提供选择的可能。

据悉,为了促进氢能源汽车的普及,欧洲各国正在加快加氢站网络的建设步伐,目标是到2030年建成2000个加氢站,覆盖更多地区。同时,政府与企业也在通过补贴和优惠政策降低氢能源汽车的购买门槛。

红星新闻记者 郑直 特约记者 王薇

编辑郭宇 责编 李彬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