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土
编辑/两把刀
——【·前言·】——
在俄乌冲突里,有个事比较令人纳闷:俄空军实力那么强,为何一直没有轰炸乌政府驻地和乌军总司令部呢?
这里面有什么门道,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一、打仗不能只看武力
回顾历史,很多战争都把打击对方核心指挥机构当作关键。
像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号凌晨,老美带着多国部队,用战斧巡航导弹一下就炸了伊拉克的防空指挥中心,伊拉克防空预警系统立马瘫痪。
借着大规模空袭,伊拉克军队指挥体系大乱,根本没法好好抵抗,多国部队后面地面作战就轻松多了。
2003年伊拉克战争也是,美军一开始就拿伊拉克政府和军事指挥核心开刀,轰炸萨达姆的官邸还有国防部。
有次 “斩首行动”,好多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扔下去,虽说萨达姆没被炸死,但伊拉克政府指挥系统彻底乱套,官员到处躲空袭,军事指挥官没法正常下命令,军队协同作战全乱了,伊拉克政权垮得更快。
对比俄乌冲突,俄空军有图 - 160、图 - 95 这些厉害的战略轰炸机,还有苏 - 30、苏 - 35 先进战斗机,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也不缺,完全有能力轰炸乌政府驻地和乌军总司令部。可为啥没这么做呢?
打仗不是光比谁武器厉害,每个军事行动都得考虑很多。轰炸这些地方,理论上能狠狠打击乌军,甚至短时间瘫痪他们的指挥体系,但风险也很大。
乌政府驻地和乌军总司令部都在城市中心,周围人多,基础设施也多。一轰炸,肯定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城市基础设施也得严重损毁。
叙利亚战争时,叙利亚政府军收复阿勒颇等城市,就算面对极端组织抵抗,也尽量不轰炸平民区。
因为平民伤亡多了,国际社会会谴责,当地老百姓也会反感,战后重建和社会稳定就太难了。
俄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在俄乌冲突里一直说目标是 “去军事化” 和 “去纳粹化”,不是伤害乌的平民。
要是轰炸造成平民大量伤亡,就偏离目标了,还会被国际舆论批评,俄在道义上就被动了。
二、政治因素很关键
从政治角度看,俄军事行动一直受政治目标限制。
俄乌历史、文化、民族渊源很深,俄不想和乌彻底闹翻,把它逼到完全敌对的一边。
俄发动特别军事行动,是为了保障自己安全,解决乌对自己的安全威胁,同时保护顿巴斯地区说俄语居民的权益。
轰炸乌政府驻地和乌军总司令部,那就是对乌主权最严重的侵犯,会激起乌民众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让乌政府和民众抵抗得更坚决,和平解决冲突就更没希望了。
在国际上,俄也得考虑其他大国的态度。老美和北约一直给乌提供军事援助和政治支持。
要是俄轰炸这些关键地方,老美和北约可能觉得俄“太过分”,就会加大对乌的支持,甚至北约直接介入冲突。
俄可不想这样,一旦和北约直接冲突,战争规模和风险会暴增,说不定引发全球军事危机。
俄国内也有政治考量。政府得给国内民众解释军事行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保持民众支持。
要是军事行动造成平民大量伤亡,还面临国际舆论压力,就可能影响民众对政府的支持。
俄一直想通过外交解决俄乌冲突,军事行动只是外交没用后的办法。
轰炸乌政府驻地和乌军总司令部,可能就把外交努力全毁了,和平谈判的门也彻底关上了。
三、战争影响方方面面
战争可不简单,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社会好多层面。
俄空军没轰炸乌政府驻地和乌军总司令部,是多种因素一起作用的结果。
战争不是简单的武力对抗,而是各种力量相互博弈。
经济上,轰炸可能让乌经济全面崩溃。乌克兰是农业和工业重要国家,它经济不稳,欧洲甚至全球经济都会受影响。
乌经济垮了,大量难民涌进欧洲,欧洲国家经济和社会压力会很大。
这又会影响俄和欧洲的经济关系,俄罗斯一直想和欧洲保持能源贸易,欧洲是俄天然气和石油重要出口市场。
要是因为战争和欧洲经济关系变差,俄经济也得面临大挑战。
社会层面,俄乌冲突已经让两国人民吃了很多苦,很多人背井离乡,家庭破碎,社会秩序也乱了。
俄要是轰炸那些地方,只会让伤痛加剧,两国人民仇恨更深。
战后重建和民族和解就更难了,对两国未来发展都不好。
俄罗斯一直希望和乌克兰友好相处,共同发展,不想一直陷入仇恨和冲突。
未来俄乌冲突中,俄空军会不会改变策略去轰炸,还不好说。这得看战争局势、政治外交博弈、国际形势怎么变。
但不管怎样,这场冲突告诉我们,战争带来的大多是伤痛和损失,和平解决争端才是最好的。
我们都盼着俄乌双方能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实现地区和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