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曾经发生在四川的一则真实案例,值得我们深思。

案例的主人公是一对平凡夫妻,丈夫名叫王明清,妻子叫刘登英,夫妻俩老家在四川资阳的一个贫困山村。

和父辈一样,结婚之前,王明清靠着家里的几亩田地维生,自给自足,日子清贫倒也安稳。几年后,王明清在他人的介绍下,与刘登英相识并走到了一起。



一年后,刘登英给王明清生了一个女儿,虽然是个女娃,但是王家人却十分疼爱这个女孩儿,并给她取名为王启凤。

王启凤从小聪明伶俐,活泼好动,虽然是个女孩儿,但和同龄的其他女孩站一块,她更像个小子一样,也因此,王家人经常给她留短发,甚至有时候还穿男孩子的衣服。

当王启凤长到3岁时,王明清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两个老人身体不太好,孩子后面还要上学。他和妻子刘登英一商量,最后决定带着3岁多的王启凤一起去成都讨生活。

由于夫妻俩都是农村人,虽然年纪不大,但身无长技,又没有什么文凭,所以两人刚来到成都找工作四处碰壁。

彼时,王明清的想法是夫妻俩最好能在一个地方上班,这样互相有个照应,也能带着照顾一下年幼的王启凤。



可找来找去,两人都没有找到这么一个合适的厂子,眼看出门时带的一百多块钱也花得差不多了,口袋里的钱只出不进,又要租房,一家三口还要吃穿,王明清有些着急了。

就在王明清感觉走投无路之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那些下工的工人都喜欢买些水果吃,而且很多水果摊子都是两口子经营着,这给了王明清一个思路。

如果自己和妻子也摆一个水果摊,专门守在人流量大的地方,那样既能互相有个照应,甚至还能把孩子带在身旁照顾,因为他发现有个别水果摊主就是那样做的,常年把孩子带身边一起卖水果。

关键的一点,王明清私下打听过,别看这水果摊子是流动的,看上去极不稳定,但如果摆在人流量大的地方,一天下来也不少挣,甚至比进厂子还赚得多。



很快,王明清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妻子刘登英,刘登英表双手赞成,夫妻俩现在没什么门路,正缺这样一份工作。

说干就干,王明清把手头仅剩的一点钱全拿了出来,买了一辆手推的木头板车,然后经打听又找到了上游的一个水果批发贩子,就这样,夫妻俩的水果摊开始摆起来了。

一开始,由于王明清的摊子是个新摊子,当地人都不太放心买他的水果,但随着时间渐渐流逝,他摊子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再加上王明清刘登英夫妻俩与人为善、憨厚朴实,水果摊的生意越来越好。

1994年1月,这时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王明清一琢磨,决定加把劲,在过年之前多挣点钱,到时回老家也能过个舒心年。

1月8日这天一大早,王明清夫妻就准备好了当天要出摊的水果,之后便准备像往常一样带着3岁的王启凤一起出摊。



往日里,王启凤总是跟着一起出摊,小家伙机灵乖巧,虽偶有调皮,夫妻俩一边卖水果,一边看着一旁玩耍的她,勉强也能照顾得过来。

出门时,刘登英感觉外面气温有点低,便又特意给王启凤套了一件鹅黄色的厚毛衣,下身则给她穿了一条绿色绒裤,棕色皮鞋,毕竟在外面摆摊一摆就是一整天,保温工作一定要做好。

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后,王明清在前面推着水果摊子,刘登英则在后面牵着3岁的王启凤,一路上夫妻俩有说有笑,同时对未来也充满了无限期待。

殊不知,这一天注定会让夫妻俩刻骨铭心……

那天,夫妻俩本来打算去之前常去的一个地方出摊,但在路上碰到了一个同行,说是九眼桥那里人多,夫妻俩决定去那里试试。



来到九眼桥后,王明清在摊子上摆水果,刘登英则在一旁打下手,顺带盯着3岁的王启凤。

一上午过去了,生意并没有夫妻俩预想的那么好,但好在小王启凤并没有吵闹,一直都在夫妻俩的眼皮子底下玩耍。

很快就到了午饭点,眼见这边的生意还不如之前,王明清就跟刘登英商量,打算下午还是换到之前的位置摆,刘登英同意了。

也就在这时,附近工厂的工人下班了,人流量瞬间多了起来,没一会儿工夫,就陆续有人来到王明清夫妻俩的摊位买水果。

王明清安心给顾客称量水果,刘登英则帮着找零、打包。过程中,刘登英依旧每隔两分钟都会抬眼看一眼不远处玩耍的小王启凤。

几分钟后,过来买水果的人越来越多,很快,刘登英就发现身上的零钱不够了,她和丈夫王明清知会了一声,王明清便把摊子交给了刘登英,他自己则上对面马路的一家超市去换零钱了。

王明清离开后,刘登英一个人又要称量,又要找零和打包,她感觉快忙不过来了,期间,她就没怎么注意女儿那边的动静了,一心做着生意。

几分钟后,王明清回来了,他先是把刚换来的零钱交给了刘登英,然后接过了她手头的事,刘登英终于有了帮手,便小心将零钱收好,下一秒,她下意识地往女儿那边瞅了一眼,结果她一下子愣住了。

因为刘登英发现,那边根本就没有女儿王启凤的身影……



一开始,刘登英不以为意,她还以为女儿是跑到别的摊位前玩耍去了,可当她大声喊了几声女儿的名字后,除了路人嘈杂的说话声,却没有得到女儿的应答。

要知道,夫妻俩平日里带着女儿卖水果时,王启凤要是跑到别处玩耍了,只要刘登英大喊两声,女儿听到了肯定会答应。

但这次,刘登英一连喊了好几声,都没有听到女儿王启凤的回应。

刘登英慌了,她顾不得和丈夫打招呼,就离开摊位沿路跑到其他摊位前询问别的摊主,是否看到一个穿鹅黄色毛衣的3岁小女孩,结果那些人都表示没看到。

刘登英不死心,接着,她仿佛失心疯一样,也不管是摊主还是路人了,只要是遇见了,她都会询问对方刚才从这里路过,有没有看到自己的女儿,而得到的答案都是千篇一律——没见过。

那一刻,刘登英感觉自己的天都要塌了,她想不明白,女儿一上午时间都乖乖在那玩耍,怎么才几分钟的时间就不见了?

这时,王明清也注意到了妻子这边的动静,不需要妻子解释,看着她惊慌失措的神态,他也知道,女儿不见了。

夫妻俩再也无心做生意,王明清当即收了摊,然后陪着妻子大街小巷地寻找着女儿。

然而找了一下午,夫妻俩一无所获,眼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孩子依然没找到,刘登英急得嚎啕大哭,一边哭还一边埋怨丈夫出门前为什么不多准备点零钱,为什么去那边超市那么久才回来。



对于妻子的埋怨,王明清没有说一句话,他只是抱着妻子,不断安慰:“我们会找到凤儿的!”

当晚,夫妻俩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刘登英甚至幻想着女儿半夜会自己回来,所以连房门都没有反锁,为的就是给她留个门。

辗转反侧间,刘登英猛地一震,她跟丈夫说,王启凤失踪时留的是短发,再加上她神态举止像个男孩,很有可能是被人贩子拐走了。

刘登英觉得,人贩子之所以盯上了王启凤,大概率是误以为她是个男孩,如果人贩子转头发现王启凤其实是个女孩,那他们可能会将孩子送回原地。

正是抱着这样一个幻想,次日一早,夫妻俩也顾不得吃早饭,双双来到头天摆摊的位置等候。过程中,他们还不断跟路过的人描述着王启凤的模样以及失踪时的穿着,期望能从路人那里获得一些线索。

然而,从上午到下午,一直到夜幕降临,夫妻俩都没有等来王启凤,也没有获取到一丝有用的线索。

眼看年关将近,如果不早点找到孩子,过几天就要过年了,到时他们可没脸回老家,更没法跟老人交代了。

于是,王明清当即带着妻子来到了辖区派出所,准备报警。

负责接待的民警先是耐心安抚了一下夫妻俩的情绪,待情绪稳定后,便让他们描述事情的前后经过。

谁知,当民警让夫妻俩提供一张王启凤的近照时,夫妻俩却都傻眼了,因为彼时王家条件不好,在此之前,压根就没给王启凤拍过照片,那会儿又没有智能手机,所以他们根本提供不了照片。



没有照片,再加上当时监控设备没有大面积普及,所以,这给民警们的搜寻工作带来了不少挑战。

尽管如此,民警们依然根据王明清夫妇俩的描述,将王启凤的大概长相,以及走失时的穿搭尽可能详细地用文字记录了下来,并打印成了传单,之后贴满了大街小巷。

然而,直到当年腊月底,民警那边依然没有什么进展,期间,夫妻俩几乎每天都会跑去九眼桥附近找寻,但王启凤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杳无音信。

之后,考虑到家里还有老人,王明清夫妻俩忍痛回了老家,他们打算等过完年再回到成都继续寻找女儿。

不用想,当年的那个春节,王家上下过得并不愉快。

一方面,刘登英埋怨王明清不该把孩子带在身边做生意,如果不带孩子出门,那孩子就不会丢了;另一方面,王明清则责怪刘登英太过大意,要是她在自己去换零钱的过程中,多盯几眼孩子,孩子肯定不会丢。

看着小两口互相指责,吵得不可开交的样子,王家老人满脸愁容,也无从插嘴。

春节刚过,王明清就和妻子一起回到了成都。这次,他们把从民警那弄来的关于王启凤的寻人启事的传单,见人就发。

之后,考虑到一时半会也没法找到孩子,但夫妻俩在成都的房租、生活支出这些依然存在,夫妻俩决定还是要找份工作做着,一边打工一边找女儿。

考虑到出租车司机每天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机会多,王明清为了找女儿,甚至专门去考了一个驾照,之后在成都当地开起了出租车,而他的妻子刘登英也在当地饭馆干起了服务员。



每次出车接到乘客后,王明清都会主动跟乘客聊起自己丢失女儿的事情,在把乘客送到目的地后,他还会递上一张女儿的寻人启事传单,他希望有朝一日,能通过这些陌生人帮自己找到女儿王启凤。

那段时间,工作的劳累加上对女儿的思念和愧疚,夫妻俩都瘦脱了相,尽管如此,他们依然没有放弃。

多少个夜晚,刘登英都会从梦中惊醒,一边哭,嘴里一边呼唤着女儿的乳名“凤儿”。

王明清担心长此以往,妻子的精神状态会出问题,便提出再生一个孩子,以缓解失去女儿的痛苦。

没想到,这个想法正合刘登英的心意。

两个月后,刘登英真的怀孕了。之后,为了腹中胎儿的安全,刘登英便一个人在家养胎,王明清则依然一边跑出租,一边找寻女儿的下落。

几个月后,刘登英生了,是个儿子,夫妻俩很高兴,王家老人更是喜极而泣,直说刘登英给他们王家长脸了。

虽然王家人暂时放下了丢失王启凤的那份疼痛,但是刘登英却难以释怀,那毕竟是从她身上掉下来的亲骨肉。再加上当时王启凤确实是在她的眼皮子底下弄丢的,客观来说,她的责任最大。

这些,刘登英心知肚明,别看她之前一直埋怨丈夫,但她心里知道,自己理亏,那些埋怨也只不过是她释放情绪和压力的一种方式罢了。

又过了两年,王启凤依然没被找到,但刘登英又生了一个女儿。先是弄丢了大女儿王启凤,之后相继生了一儿一女,一个“好”字也算是凑全了,但刘登英心里却一直念着大女儿王启凤。



王启凤的走失就像是一根刺,深深扎在了她的心头,难以拔除。

值得一提的是,刘登英之后生的那个女儿的长相、神态竟然和当年的王启凤十分相像,就连周围邻居每次看到这个孩子,都说她长得像她的大姐王启凤。

不经意间的提起,王家人心里自然不好受,但刘登英却眼前一亮,既然小女儿和大女儿长相接近,现在条件也好了许多,为何不用小女儿的照片去发布寻人启事来寻找大女儿呢?

这个想法一出,立即得到了丈夫和婆家人的赞同,之后,他们将小女儿的照片贴满了大街小巷,甚至还联系了多家寻亲媒体,希望能据此找到大女儿王启凤。

然而,夫妻俩的努力并没有得到什么回应,民警那边也是毫无头绪。



可就在事情进入僵局时,一个叫林嘉的女孩儿主动联系到了王明清夫妇。

林嘉告诉夫妻俩,她是通过网络知道王家丢失女儿的事情,她的父亲曾经当过警察,特别擅长刑侦画像,她建议夫妻俩将王启凤丢失时的所有信息告诉自己的父亲林警官,让他帮助画像寻人。

林嘉还告诉夫妻俩,她的父亲林警官曾经根据自己作出的画像帮助了好几个家庭成功找到了走失的人口,在当地有一定口碑。

闻此,王明清和刘登英几乎没有犹豫,在林嘉的指引下,于2017年3月便找到了林嘉的父亲林警官。

根据夫妻俩的描述,再结合他们小女儿的照片,林警官当即就开始了画像。



画像完成后,王明清夫妻俩便开始打印分发,期间,林警官一直和夫妻俩保持着联系,只要一有上门寻亲的人,林警官就会作初步鉴别筛选。

林警官之所以这么上心,一方面,他也十分理解王家人失去孩子的痛楚,他也希望尽自己所能早日帮其找到孩子;另一方面,当时网络已经普及了,有不少居心叵测的人打着认亲的幌子骗取钱财,林警官不想让王家人遭受二次伤害。

转眼一年过去了,这期间的确有不少人主动联系了王明清夫妇,想要认亲,但在林警官的鉴别下都被排除了,这些人并不是王家人要找的大女儿王启凤。

此时,距离王启凤走失已有23个年头了,王明清和刘登英夫妻俩早已两鬓斑白。他们时常在想,如果那孩子还活着,也有二十多岁了,成年了。



可越想,夫妻俩的心里就越堵,因为早在多年前,两人身边就有一种声音,那些人说,都十几二十年了还没找到,应该是找不到了,如果能找到,早就找到了。

对于这种声音,夫妻俩不爱听,但也没办法做到充耳不闻,他们心里也没谱,在有生之年,究竟还能不能见大女儿一面……

2018年春,王家人突然接到了一个叫康英的陌生女子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康英先是简单介绍了自己的家境,然后开门见山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她怀疑自己就是王明清夫妻俩丢失了20年的大女儿王启凤。

据康英说,她目前生活在吉林,已结婚生子。5岁那年,她的父亲因病去世了,之后是母亲将她抚养成人的。然而几年前,母亲也去世了。



这多年来,康英一直以为这家人就是她的亲生父母,不料两年前,她的一个堂伯在临终之际说出了实情。

这个堂伯告诉康英,其实她并不是康家人亲生的,而是多年前被人贩子拐卖到这里的,当时他只听人贩子提了一嘴九眼桥,别的没有多说,收了钱就走人了。

堂伯也是感觉命不久矣,才在临终前将真相告诉给了康英。



一听到“九眼桥”这个地方,刘登英瞬间泪如雨下,她当即就联系了林警官,要求和康英进行通话。

接通后,当康英的面庞出现在镜头里时,刘登英心里瞬间生起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直觉告诉她,康英就是她丢失了24年的大女儿王启凤。

本来王家人是准备让康英过来四川当地见一面的,但是康英表示她现在已经结婚有了小孩,不方便长途跋涉,她希望王明清和刘登英能去吉林见她。

之后,在林警官和记者的陪同下,王明清和刘登英坐上了去吉林的火车。



当刘登英见到康英的第一眼,她眼泪就不自觉淌了下来,没有说一句话,仅是上下打量了一番,刘登英就上前和康英抱在了一起。

因为无论从长相和神态看,康英都和林警官的那张画像接近。



但为了保险起见,林警官还是安排王明清夫妻和康英做了亲子鉴定,鉴定结果显示,康英正是王佳夫妻的亲生女儿王启凤。

当得知自己的真实身世以及想到父母找了自己二十多年时,康英依偎在王明清夫妻俩的怀抱里,哭得像个孩子一样。



二十四年了,王明清夫妻俩终于找到了走失的女儿,横亘在他们心头的那块病终于被刨去了,可喜可贺!

若不是林警官凭借着自己精湛的刑侦画像能力以及全程倾力相助,还不知道王明清夫妻俩什么时候能找到女儿,在此,让我们向林警官致敬!

谨以此文,笔者想告诫所有父母,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孩子!愿天下无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