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终身教育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性工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徐汇区融媒体中心联合上海市徐汇区业余大学(社区学院)聚焦徐汇13个街镇的终身教育实践,共同推出“社区教育街镇领导笔谈”系列,对如何通过区域终身教育助推教育强国建设进行深刻探讨。
凝心聚力、奋楫笃行,加快推进社区(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徐汇区凌云路街道
党工委书记 张军
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其晚年生活质量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也反映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而在人口结构老龄化、高龄化、独居化、纯老化的凌云街道,开展专业化、针对性的老年教育活动成为这里工作的重中之重。
构建“乐学凌云”教育体系,
丰富文化内涵
社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服务社区居民的全面发展。凌云街道在社区教育实践中,明确了“以人为本,服务社区”的核心理念,构建了“乐学凌云”教育体系,并逐步形成“乐学凌云·花开陇上”的办学理念,帮助居民在愉悦中增长知识、提升素养。
为丰富社区教育的文化内涵,街道还积极引进“古法造纸”非遗项目。通过老年教育、亲子活动、学生社区实践等多种形式,“古法造纸”技艺被融入社区教育,成为居民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该项目不仅在凌云社区扎根,还走向了全国乃至世界,荣获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长三角地区社区教育特色地方品牌项目等30多项国家级、市级荣誉。
整合社会资源,
提升教育服务广度和深度
高质量的社区教育离不开多方资源的支持。凌云街道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与华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开设“艺术家庭日”亲子活动等多样化课程,为居民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此外,街道还与驻区单位和社会组织合作,探索多元化社区教育模式,不断提升教育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凌云街道注重社区学校专兼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目前,凌云社区教育教师团队中有1人获评上海市老年教育百名优秀教师,2人获评上海市百姓学习之星,多位老师在市、区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同时,街道积极培养学员和志愿者,鼓励他们通过学习提升自我,并在服务社区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推进数字赋能,
优化社区教育新模式
进入数字化时代,凌云街道积极探索数字化教育模式,开设实体课、直播课、慕课等多种课程形式,其数字化课程资源获教育部、市教委等部门认可,并推广至全国。此外,街道每年举办徐汇区“凌云杯”社区手工艺术微课比赛和培训,提升教师和学员的数字素养。街道打造的“数字赋能古法造纸”专用教室,还成功入选了上海市老年教育智慧学习场景名单。
为满足学员日益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凌云街道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和学员反馈,持续优化课程设置。通过与高校和社会组织合作,编写教材、开发微课,丰富课程资源。近年来,街道出版了多本区本教材,开发的课程获评上海市新时代老年教育百门精品课程、上海市老年教育优秀推荐出版教材等,系列微课获全国社区教育优秀微课程评选二、三等奖、全国老年远程教育特色微视频课程,“古法造纸”等系列微课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采用。
推进实践教育,
培养居民社会责任感
社区教育不仅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凌云街道,学生和居民通过实际行动参与社区建设。每年暑期,社区学校会组织跨越“数字鸿沟”暑期智能手机使用辅导夏令营,让学生志愿者帮助老年人扫除智能手机使用的技术障碍。该数字夏令营入选首批教育部“智慧助老”优质教育培训项目推介名单,被评为上海市“老年智慧学习品牌项目”,有效促进了社区的和谐与发展。
近年来,凌云街道社区教育多次在市、区级评比中斩获佳绩,社区学校还在2021年获评首批“上海市街镇社区(老年)学校优质校”。据悉,凌云街道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整合多方资源,推动数字化赋能,深化品牌项目建设,提升教育服务质量,努力打造具有凌云特色的社区教育模式。
文稿编辑:徐汇区业余大学(社区学院) 王辰菡
记者:王薇
编辑:孙清渠
校对:耿洁玉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