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泰安市泰山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泰山区政协主席刘军作常委会工作报告。
一年来,泰山区政协紧紧围绕“当标杆、作表率,打造首善之区”的目标要求,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履职尽责,在政治引领上实现新提升、在服务大局上彰显新作为、在凝聚共识上开创新局面、在履职为民上取得新成效、在自身建设上展现新风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泰山心贴“新”·界别同心汇、“有事多商量·泰山协商”等工作走在全市、全省前列,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
突出政治引领,把党的领导作为政协工作的“第一遵循”
政治引领坚强有力。牢牢把握人民政协的政治属性,始终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在区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严格执行重大问题向区委请示报告制度,重要活动安排、重要工作情况和重要事项主动向区委汇报。一年来,先后向区委请示汇报11次,确保党的领导贯穿于思想引领、协商议政、凝聚共识等政协工作全过程。区政协党组切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做到“区委有号召、政协有行动,区委有部署、政协有落实”,确保政协履职始终与区委同心同力、同向同行。
理论武装扎实有力。多渠道多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和政协委员开展学习交流活动,2024年共开展常委会议学习7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主席会议学习9次,真正学出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引导广大委员、各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学知识、明目标、聚力量、汇共识。
党的建设统领有力。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化“泰山先锋·政协铁军”党建品牌建设,发挥“政协党组-机关党支部-专委会与界别联合党支部”三级党建平台作用,形成上下贯通、系统发力的党建工作“全链条”,推动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两个全覆盖”持续巩固。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开展各类学习研讨、警示教育活动12次,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及广大政协委员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为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提供坚强的纪律保证。
突出履职实效,把助力发展作为政协工作的“第一要务”
以高站位行动为项目建设聚合力。围绕区委“项目深化年”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委员联系面广、影响力大的优势,加强内外联系,积极牵线搭桥,先后组织开展政银企座谈、委员走访服务企业等活动20余项,在“双招双引”、升规纳统、“双满意”提升等方面建言献策、精准发力,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绩助力全区高质量发展。各位主席挂帅出征、真抓实干,带领机关干部和广大委员积极参与市区重点项目、重点指挥部工作,包保的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医药及医疗器械等产业链和卫星互联网产业专班,以及济枣高铁、S103道路、长城北路、碧霞湖南路等10余个重点项目,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以“高言值”提案为民生福祉添助力。进一步完善政协委员、提案承办单位、区政协、区委和区政府办公室的“四方联动”机制,遴选12件重点提案,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区政协各位主席牵头督办,开展重点提案办理协商,全程跟踪办理进度,确保重点提案高质量办理、按时效完成。通过示范引领、督办协商等形成提案提交、交办、督办、催办、协办的整体合力,持续推动提案办理由“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区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提案165件,立案交办119件,办结率、答复率、满意率均为100%,切实把政协提案的“言值”变成增进民生福祉的“分值”。
以高质量信息为强区建设增动力。发挥社情民意“直通车”作用,制定《关于加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九项措施》规范信息搜集、撰写、整理、报送、反馈流程,开展以访委员、访部门、访企业、访村居、访专家、听民意为重点的“五访一听”活动,拓展信息来源,多措并举推动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数量质量双提升。一年来,共收集整理上报社情民意信息257篇,市政协采用116篇,上报省政协79篇。其中,《关于做好“六篇文章”促进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3篇信息获得市委书记杨洪涛同志批示;《临时土地复垦后续监管空档影响耕地恢复质量,亟需完善验收规程、监管评价长效工作机制》等6篇信息转报省委办公厅;《加强小麦新发病害防控科技创新,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等4篇信息报送全国政协,《加强种禽垂直传播性疾病防控,保障家禽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被全国政协《委员建言》单篇采用,我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实现新突破。
突出主责主业,把履职为民作为政协工作的“第一责任”
协商体系愈加规范。立足党政所想、形势所需、发展之要,会同区委、区政府“三方协同”精选协商议题,拟定2024年度协商监督计划,邀请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参加专题议政性常委会,构建形成了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为龙头,以专题协商、提案办理协商为重点,以协商向基层延伸拓展为常态,集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的协商议政新格局,协商议事靶向更加聚焦、建言更加精准、体系更加完善,效能充分释放。
协商议事愈加精准。以“选题求准、调研求实、协商求深、转化求效”为目标,围绕纵深推进乡村振兴、市区重点文旅项目建设、0-16岁残疾儿童救助康复等开展8次区级协商议政活动。其中,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参加了纵深推进乡村振兴、市区重点文旅项目建设的专题议政性协商活动。在“纵深推进乡村振兴”协商会上,委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特色产业片区化发展、产业旅游资源建设景区化等31条意见建议,区委书记张培峰同志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协商主题选得好、问题抓得准、建议提得实,展现了委员较高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针对“市区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委员提出了文化挖掘、项目优化、景区引流、业态融合、资产盘活、人才培育、品牌塑造与宣传推广等20余条意见建议,区委副书记、区长周鹏飞同志充分肯定,认为委员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操性,展示了委员参政水平、体现了协商质量、彰显了发展担当。
协商阵地愈加巩固。持续推动“有事多商量·泰山协商”向基层延伸拓展,以协商成效巩固协商阵地。一年来,累计开展老旧小区停车、乡村文旅发展、村居道路亮化等协商议事活动800余次,助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00余件,在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誉。其中,财源街道乐园社区《“信”系桑榆晚 “乐”享夕阳红》等5个案例被市政协评为优秀基层协商案例,数量列县市区第一;省政协联合日报“文润协商”采访组在上高街道岔河社区采访“幸福食堂+喜宴 喜庆热闹更幸福”协商成果转化落实情况,并在《为国泰、为民安》专题报道中予以宣传推广。
突出双向发力,把凝聚共识作为政协工作的“第一主题”
联系群众更加紧密。开展委员联系界别群众“1+N”活动(“1”即各专委会组织一次示范活动,“N”即各项日常活动)。各委员工作室、协商议事室等开展职工维权、法律援助、结对帮扶等活动20余次,区政协“健康使者”“童心圆梦”“泰山担当”三个委员服务团,开展政策宣讲、送医下乡健康义诊、护眼知识普及、预防校园欺凌等活动20余次,实现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经常化、组织化。2024年6月,在全国政协地方政协委员(干部)培训班上,区政协以《实施“3353”工作法,打造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泰山路径”》为题大会发言,介绍了联系界别群众的经验做法。2024年7月,全市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泰山区召开,1个观摩现场和10个典型发言全部来自泰山区。
聚识引领更加有效。泰山心贴“新”·界别同心汇坚持以委员为主体、以制度为保障、以质效为导向,规范化建设、制度化管理、常态化运行,聚识引领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2024年,率先在全市牵头创建“骑手友好社区”;团队成员认真倾听外卖小哥心声,提出的建议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写入《关于加强网约配送员群体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展“骑手友好社区”专题协商、“守护舌尖安全、共享美好生活”政策宣讲等活动20余次,影响辖区骑手800多人,营造了更接地气、更有人气的聚识氛围,经验做法荣登全国政协“政能量榜”榜首。泰山心贴“新”·界别同心汇作为全市唯一,获评全省12个示范点之一。
舆论宣传更加有力。坚持把讲好政协故事作为凝聚共识的重要抓手,以宣传驱动力提升思想引导力、履职影响力。2024年,累计在省及省以上媒体发表稿件46篇,宣传数量质量创历史新高,在省政协公众号发布的稿件先后8次登上省政协靓榜,2次登上全国政协政能量榜。开展“我的政协情怀——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征文活动,委员报送征文60篇,其中13篇被市政协采用,数量居县市区第一,并有两篇在省政协《联合日报》“我和政协”专栏刊发。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重要作用,向《山东文史》等投稿7篇,采纳3.5万余字,持续助力泰山文化传承。
突出效能提升,把队伍建设作为政协工作的“第一抓手”
专委会作用不断提升。畅通“专委会+界别+委员”履职渠道,推进专门委员会牵头重点协商、调研视察、服务界别群众等工作,同步抓好委员工作室、街道镇政协联络室、界别业务指导,形成团结合作、履职尽责的良好格局。一年来,组织开展“惠企政策进商会”“法律服务进企业”等活动30余次,参与委员400余人次,形成多方协同、各界互动的良好局面,更有效地“专”出了特色、“专”出了质量、“专”出了水平。
委员履职能力不断提升。完善委员履职量化考核办法,实行“一委员一档案”,督促委员做好“委员作业”,交好“履职答卷”,激发委员岗位建功、勇于奉献的精神风貌。依托“书香政协·泰山有阅”平台,开展“学而讲谈”、读书分享会等活动,“线下”举办读书会活动15次、专题培训班3次,线上开展读书活动40余次,进一步促进“读书+履职”深度融合、相互赋能,构建了常态化开展委员读书、理论学习、政治培训和履职交流的阵地。
机关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积极开展“五型机关”创建活动,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形成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探索“政协业务我来讲”活动,激发政协机关“头脑风暴”,以“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创新案例培育”“五大平台建设推进”等为主题召开8期业务交流会,汇集建议30余条,有力推动各项重点工作高效推进。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界别同心汇等工作经验先后5次在《泰安改革》等媒体刊发。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亓俊宝 左瀚翀 褚玉强)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