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洁
国网西宁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人员在10千伏元六路89号杆不停电作业现场进行带电绑扎导线及搭接引流线。本报记者 董洁 摄
“好了,大伙儿,今天的抢修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准备工器具的时候,别马虎,每一样都得检查仔细。”1月23日清晨8时,国网西宁供电公司配网不停电作业中心里,响起工作负责人张生东洪亮又浑厚的声音。
身披“绝缘战甲”,头戴“安全战盔”,登上斗臂车,在数米外的高空与导线“零距离”接触,是张生东的工作日常。入职以来,他安全完成700余次作业,完成青海省首次大型旁路综合检修作业,首次开展中压发电车双机并网带电作业……张生东积累了丰富的带电作业技术经验,从一名稚气未脱的少年,逐渐成长为带电专业的行家里手。
带电作业是什么?有危险吗?有什么用?
面对记者的提问,张生东眉头一紧,随后笑笑,“你到现场走一趟就知道了。”
出发前,张生东对安全工器具、仪器仪表、个人工器具等进行核对确认,确保工具材料、作业车辆满足作业要求。检查无误后,他带着工作班成员前往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准备开展带电绑扎导线及搭接引流线抢修作业。
此时,气温零下15摄氏度,路上行人裹紧厚重的冬衣和围巾,而带电作业工作班成员只穿着简易的工装。张生东对记者说:“这是因为作业人员在进行作业时,需穿上较为僵硬和厚重的绝缘外衣,穿上棉衣就不方便穿绝缘外衣了。”
“今日工作任务还有没有不清楚的?”到达工作现场后,张生东对工作班成员宣读工作表,进行工作任务、安全措施交底和危险点告知,工作班成员立即开始布置安全措施和检查安全工器具。
在这间隙,张生东拿起工器具再次检查,每一双绝缘手套、每一件绝缘外衣,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不仅里里外外仔细翻看,还要充上气确认绝缘手套气密性良好。这是因为,带电作业是在电气设备或电力系统运行的情况下进行各项检修、消除缺陷的作业方式,作业人员需在接触上万伏高压电的高危工作环境中争分夺秒,任何微小的闪失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一切准备就绪后,随着张生东一声令下,绝缘斗臂车徐徐升空。
“斗臂再升高一些,斗内电工开始对带电体及接地体做绝缘遮蔽措施。”张生东对着斗内工作人员喊道。绝缘斗臂车内,斗内电工哈桂忠和万玉虎在不足2平方米的操作台内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工具。
随着导线被紧紧固定于绝缘子线槽中,地面电工开始准备引流线及线夹。“注意扎线长度,导线需牢固绑扎在绝缘子上,接引流线时一定要使用锁杆进行固定,注意与其他两相及带电体保持安全距离。”张生东继续对着斗内工作人员指挥。经过两个小时的鏖战,带电绑扎导线及搭接引流线作业接近尾声。
随着绝缘斗臂车缓缓降落,斗内的作业人员终于回到了地面,他们被冻得有些僵硬,脱下绝缘服的动作稍显笨拙。张生东立马给几个人披上厚工装,并笑着对记者说,“我们都习惯了。”
围观的张大爷告诉记者:“供电公司的服务真是没的说,楼下施着工,小孙子还能在家看电视。”在技术不成熟的过去,电力线路出现问题,工作人员要先停电排查,再解决问题。现在,很多用电问题都可以通过带电作业方式解决,线路故障应急处置也越来越快。
“我觉得这不叫工作,是我终生的事业,再苦再累,也要把事业做好。”张生东如此说,也如此做。正是凭着这份毅力和执着,张生东练就了一身超凡本领。2024年12月,他以配网不停电工作负责人身份参加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15届全国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荣获大赛团体三等奖的优秀成绩。
国网西宁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实施配网不停电作业2100余次,多供电量128余万千瓦时,户均停电小时数从每户11.2153小时降至每户9.4535小时。
新春来临,在万家团圆的时刻,像张生东这样的电力工作者却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他们冒着严寒,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只为确保每一盏灯都能在新春佳节明亮地闪耀,为这个节日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温馨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