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被忽悠!“红酒养生”是个美丽的谎言
作者:怀疑探索者,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卫健委互联网科普医学协会会员
我刚刚看见有媒体号声称,难怪大S身体那么差,她做饭都喝酒,汪小菲直呼受不了。结果有网民@美不胜收1哥留言说:“喝红酒养身又健康。不喝大S早嗝屁了。”
然而,所谓的“红酒养生”不过是一种营销策略,实际上,哪怕只摄入一滴酒——也包括红酒——都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截图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已将酒精饮料列为一级致癌物。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这一过程中会产生乙醛等有害物质。乙醛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它能够破坏人体细胞的DNA结构,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进而大大增加患癌风险,像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等都与酒精摄入密切相关。而且,目前医学研究表明,并不存在所谓的“安全饮酒量”,哪怕是极少量的酒精,长期积累也可能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柳叶刀》曾发表一项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组研究发现,喝酒并不能带来任何健康上的受益。研究团队对全球2800万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只要饮酒——哪怕度数再低——就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哪怕是每天饮用一小杯红酒,也会使中风风险增加10%-15%。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也明确指出,酒精是多种癌症的诱因。即使是低水平的酒精摄入,也与某些癌症风险增加有关。例如,女性每天饮用含酒精15克(约1两左右红酒)的饮品,乳腺癌发病风险会增加5 - 9% 。
红酒作为一种含酒精饮品,对身体多个系统都有着明显的损害。
在肝脏系统方面,红酒中的酒精需要肝脏进行代谢,长期或过量饮用,会让肝脏不堪重负,很容易引发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心血管系统也深受其害,哈佛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即使是适量饮用红酒,也会对老年人的心脏功能造成损伤。而过量饮用,更是会显著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如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在神经系统方面,酒精会干扰大脑的神经递质传递,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导致记忆力减退、学习能力下降、情绪不稳定等问题。长期过量饮用红酒,还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出现实质性损伤,像平衡感下降、肢体协调性变差等情况都可能出现。消化系统也难以幸免,红酒中的酒精和酸性物质会直接刺激胃黏膜,长期过量饮用,极易引发胃溃疡、胃酸逆流、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红酒养生”这一说法,追根溯源,来自于“法兰西悖论”。
这一概念最初被提出时,让不少人相信法国人因常喝红酒,所以即便饮食中脂肪含量高,冠心病致死率却较低。但事实是,这很大程度上是葡萄酒行业为挽救当时欧洲下滑的葡萄酒销量而精心编造的营销手段。从统计数据来看,当时选取的数据样本和统计方法存在诸多漏洞,用这样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根本站不住脚。另外,很多人认为红酒养生是因为其中含有的酚类物质,如原花青素、白藜芦醇等具有抗氧化作用。但实际上,一杯红酒中这些物质的含量少得可怜。据科学计算,一个体重68kg的成年人,要想通过喝红酒达到这些抗氧化物质发挥有效作用的剂量,每天竟然需要喝750瓶到1500瓶红酒,这显然是天方夜谭。
所以,别再被“红酒养生”的说法蒙蔽了,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还是尽量远离酒精为好。
戒酒才有益身体健康
保持不喝酒、不抽烟的健康生活方式,是守护身体健康的坚固防线。从戒酒对身体的积极影响来看,数据很有说服力。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研究发现,长期饮酒者在戒酒1个月内,肝脏功能就开始改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平均下降20%-30%,这意味着肝脏代谢和解毒能力增强,能更好地维持身体内环境稳定。
戒酒1年内,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降低。有研究表明,男性戒酒1年后,患冠心病风险降低约20%,舒张压平均下降3 - 5mmHg,收缩压平均下降2 - 4mmHg,这大大减少了心脏负担,降低了心肌梗死、中风等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
精神状态也会因戒酒而改善。据相关统计,戒酒3个月后,约70%的人睡眠质量提高,入睡时间缩短,深度睡眠时间延长,从而让大脑得到充分休息,记忆力、注意力等认知能力也随之提升,工作和生活效率更高。由此可见,远离烟酒,是迈向健康生活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