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是重整旗鼓
拼搏的时节
2025年1月,淮北受到多家
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
高频次关注!
No
-HUAIBEI-
01
1月10日
《人民日报》2版刊发图片新闻
从头抓紧 只争朝夕
以下为相关内容
1月9日,安徽淮北杜集经济开发区一家机械装备制造企业生产车间内,工人在赶制订单。近年来,当地大力推动装备制造高端化、智能化升级。 万善朝摄(影像中国)
1月19日
《人民日报》4版刊发图片新闻
展示我市花馍制作坊内
工人制作的生肖蛇花馍
以下为相关内容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一家花馍制作坊内,工人在展示制作的生肖蛇花馍。李鑫摄(新华社发)
No
-HUAIBEI-
02
1月23日
央视新闻联播与新闻30分
均播出专题节目
展现淮北地区家家蒸花馍的传统
市民们在新年里
用流传已久的传统年俗中
讨一个蒸蒸日上的好彩头
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新闻联播)
(新闻30分)
No
-HUAIBEI-
03
1月7日
《工人日报》2版刊发图片新闻
腊八粥温暖劳动者
以下为相关内容
1月6日,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总工会组织志愿者在工会驿站熬制腊八粥,向前来驿站休息的环卫工、园林工、快递小哥等户外劳动者赠送腊八粥,让他们感受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通讯员 张锋 摄
1月8日
《工人日报》7版刊发
“一杯茶”搭建政企连心桥
以下为相关内容
端起一碗棒棒茶,就可以敞开心扉评是非、化矛盾、解纠纷、找答案。
“一杯茶”搭建政企连心桥
2024年末,安徽淮北,室外天寒地冻,茶室暖意融融。一场以当地青年企业家为主要“客人”的“棒棒茶会”,在濉溪县千年茶俗古镇临涣镇沈家茶馆举办。
讲情况、说问题、提诉求,大家相对而坐,促膝而谈,茶室里气氛轻松,谈笑风生。
端起一碗热气腾腾的棒棒茶,大家就可以敞开心扉评是非、化矛盾、解纠纷、找答案,这在当地已经有了多年的传统。这杯茶,船夫喝过它、村民喝过它、游客喝过它。这一次,这碗茶又端到了青年企业家的手里。
“目前公司技能人才比较欠缺,我希望有关部门可以牵线,加强我们与高校间的联系,合作培养技能人才。”贺萌萌是淮北林光钻探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他的企业里既有市级劳模,也有省级劳模,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他一直关注的重点。
“相关部门记一下,等会儿集中回应。”贺萌萌话音刚落,对面就有人接过话头。
“我相信建议会得到支持。”茶话会现场,贺萌萌面前坐着的是县委书记,以及县委办、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财政局、县商务局等多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这让他感到心里有底。
“我大姐叫王雪,二姐叫王雨,我叫王震,所以我们公司名字叫雪雨震。”安徽雪雨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震的一番开场白把大家都逗乐了。
“大家一定听说过留古庄园,那就是我们公司打造的。”90后的王震对农村有着深厚情结,留学归来后,他选择返乡创业,致力于家庭农场建设,他提出希望建设“云仓库”,助力农产品储存和销售。
淮北智瑞达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兆廷也带来了自己的建议:“希望在临时工保险购买政策上可以更灵活一些,让所有务工人员都能买上工伤保险。”此外,他还对加强人力资源市场规范化,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提出期盼。
你一言、我一语,时间不知不觉流逝,14名青年企业家轮流发言,共提出涉及生产要素、政策落实、学习提升等六大方面近30个问题与诉求。听完青年企业家们的“诉说”,到场的濉溪县相关部门负责人结合自身职能,现场紧扣解决方案、办理期限等一一作答。也有一些是暂时无法落实的,他们就细细道明缘由。
为什么开茶会?县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这杯茶大有来头。临涣镇坐落在大运河古河道畔,此地曾经商贸繁华,遂留下以棒棒茶梗为叶、回龙泉水为基的“棒棒茶”,喝“棒棒茶”的习俗,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近些年,当地“茶馆说理”的习俗,逐渐演变成远近闻名的基层治理“一杯茶”调解法。濉溪县将“一杯茶”调解工作经验,在司法行政、法院审判、信访工作等领域推广。如今,这碗棒棒茶的腾腾热气,又飘到了营商环境、文旅融合等场景中,“一杯茶”被端到更多人面前。
茶会上,解决回应问题的同时,淮北市委常委、濉溪县委书记黄韡还鼓励青年企业家转变思维方式、紧跟时代步伐、立足创业热土,努力在濉溪高质量发展中当先锋、打头阵、展作为、立新功。
茶一碗接一碗喝,问题一个接一个答,话越聊越多,企业家们的心也越来越暖…… (记者 陈华 通讯员 施院生)
No
-HUAIBEI-
04
1月24日
《农民日报》6版刊发图片新闻
呈现位于濉溪县的
智能化肉鸡养殖基地的生产场景
以下为相关内容
近年来,安徽省濉溪县积极打造现代化、智能化的肉鸡养殖基地,构建从种鸡繁育、苗鸡孵化、商品鸡养殖到肉鸡加工的全产业链,年孵化商品鸡苗1亿余羽,出栏商品肉鸡300万羽,产品畅销沪、苏、鲁、豫、皖等地区。图为近日,该县百善镇现代农业示范区种禽繁殖车间内,工人在自动化生产线分拣种蛋。李鑫 摄(来源:大国三农)
No
-HUAIBEI-
05
1月26日
《中国青年报》2版刊发图片新闻
呈现位于我市的
“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现场
以下为相关内容
1月22日,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2025年“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现场,求职者在了解招聘信息。新春佳节即将来临,多地抓住外出务工人员、大专院校毕业生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举办招聘活动,为就业群体和各类用人单位提供服务。李鑫/摄(新华社发)
No
-HUAIBEI-
06
1月17日
《中国商报》头版刊发文章
“菜篮子”量足价稳
以下为相关内容
春节临近,各地紧锣密鼓行动起来,以确保节日期间的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图为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吴新庄村的农田里,村民正在采收、装运萝卜,供应上海、南京等市场。CNSPHOTO提供
No
-HUAIBEI-
07
1月29日
人民网首页发布
新春走基层丨冰雪经济带火皖北乡村振兴
以下为部分内容
在皖北平原,滑雪场曾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冬日的寒冷让当地人习惯于“猫”在家中,与暖炉作伴。
然而,近年来,这种传统生活习惯却被一个滑雪场悄然打破。
占地面积30亩的滑雪场上,雪板交错,雪尘飞扬,裹挟着冷风从山顶上呼啸而下。山脚下的初级雪道、雪板区里,穿戴整齐的游客们依次排队登上传送带,整个雪场随处可见风驰电掣的炫酷身影,听闻逐冰嬉雪的兴奋尖叫。
这里便是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的四季榴园滑雪场,设有初级雪道、雪板区、雪圈区、戏雪区,配备了15台造雪机,是皖北地区最大的滑雪场。
自去年年初开业以来,即便是工作日,也能吸引上千名市民和滑雪爱好者慕名而来……
识别二维码阅读全文
No
-HUAIBEI-
08
1月14日
新华网总网首页 发布
安徽淮北:小鸡蛋“孵”出大产业
以下为相关内容
近日,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现代农业示范区一家集种禽繁育、苗鸡孵化、商品鸡养殖的企业车间内,工人正在进行种蛋生产。
近年来,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通过建设专业化、现代化、规模化养殖基地,采用智能化、标准化生产方法,打造从种鸡繁育、苗鸡孵化、商品鸡养殖到肉鸡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竞争力,产品畅销沪、苏、鲁、豫、皖等地区。新华网发(李鑫 张明菊 摄)
近日,工人在自动化生产线收获种蛋。
近日,工人在自动化生产线收获种蛋。
近日,工人正在操控自动化控制系统。
近日,工人正在对鸡苗进行筛选。
近日,工人正在对鸡苗进行筛选。
No
-HUAIBEI-
09
1月14日
安徽日报2版 发布
一村一主播 好物上“云端”
以下为相关内容
“这种纯红薯粉丝无添加、无防腐剂,这是权威机构的检验报告,孕妇宝妈、老人孩子都可以吃……”1月13日,记者走进淮北市杜集区段园镇毛庄村助农直播间,村后备干部欧林利正通过直播电商平台推销当地特色农产品。
“我们通过村里的工坊把红薯加工成粉丝,借助‘乡村主播’在网上打开了销路。”毛庄村党总支书记赵小然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经直播8场,累计售出220单,销售额1.1万元。
记者在杜集区多个乡村直播间采访时看到,许多村干部在直播时从容不迫,语言诙谐幽默,带货主播范儿十足,越来越职业化、专业化。
面对直播电商的快速兴起,杜集区去年实施“一村一主播”培育行动,探索“村干部当主播、手机变农具、直播变农活、流量变农资”强村富民新路径,激发乡村产业振兴内生动力。
杜集区从现职村干部、乡土人才、“90后”后备干部中,择优选拔一批有短视频制作经验、有直播兴趣、有为民服务初心、有一定粉丝基础的人员,建立“乡村主播”培育库,实行“一人一档”跟踪培养。
2024年,杜集区联通企业、院校和政府三方主体,举办“网信新农人”培训班4期,培训学员170余人,组建起一支45人“乡村主播”队伍,重点培育出“小召书记”等10余名优秀直播人才,打造了20多个可共享的直播间。
杜集区还全面推广“支部+合作社+电商”模式,围绕满足“有货可播、货品优质、助农惠农”要求,聚焦特色农产品以及朔西湖、百莲百荷等旅游景点推广,建立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文旅景点等产业信息平台,带动全区150余名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上云”“触网”,吸引返乡从事电商各类人才200余名。
“通过创新‘直播+农产品’销售模式,‘杜集好物’特色农产品网销‘出圈’。同时,带动村级闲置资产资源有效盘活,加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将消费帮扶措施精准落实到户。”杜集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刘娟说,截至目前,杜集区累计开展线上助农活动100余场次,完成农产品网上交易额1000余万元。(记者 吴永生)
1月4日
安徽日报1版刊发
狠抓落实见行见效
全力交出一份质量高成色足的高分答卷
以下为相关内容
“我们将按照全会部署要求,认真研究谋划贯彻落实的思路举措,以改革的精神、求解的思维、创新的办法破难题、促发展、开新局。”淮北市杜集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刘娟说,2024年,杜集区创新实施“国企联村”改革,打造“朔里镇·共富工坊”系列品牌,有效破解制约单村发展短板问题。下一步,将整合辖区资源,以产业、土地、人才等要素为纽带,实现多村联结共建、抱团协作。
识别二维码阅读全文
1月2日
安徽日报5版刊发
倒排工期冲刺“双机双投”
以下为相关内容
1月1日早上7时,淮北聚能发电有限公司2×660MW超超临界机组工程项目建设现场已是机声隆隆。运输车进进出出,大型机械开足马力作业,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现在吊装的是两根重3吨的恒力弹簧。”锅炉班班长杨守勤作业间隙向记者介绍,他和50名工友一早就来到2号锅炉项目工地,当天还要完成5件烟风道组件的吊装任务。
“大家都铆足了干劲,确保今年10月28日实现2号机组率先发电。”安徽电建二公司淮北聚能发电项目总经理杨荣光告诉记者,该项目已进入施工关键期。
淮北聚能发电有限公司2×660MW超超临界机组工程项目位于该市烈山区宋疃镇,是安徽省“十四五”重要支撑性电源项目,总投资50多亿元。自去年4月28日开工以来,项目各方紧紧围绕2025年底“双机双投”目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加快施工进度。
截至2024年底,集控楼主体结构已封顶,锅炉大板梁吊装完成,主厂房封顶,冷却塔筒壁建至距地面50米高,烟囱筒壁、脱硫塔等重要工程正按节点推进,完成投资超19亿元。
马虎平向记者介绍,项目建成运营后,预计年发电量59.4亿千瓦时,年产值25亿元,将成为安徽电网主力电厂。(记者 吴永生)
No
-HUAIBEI-
10
1月7日
安徽新闻联播播出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提升安全发展水平
呈现了濉溪县加强应急管理建设
所取得的成果
识别二维码观看视频
1月17日
安徽新闻联播播出
因地制宜做好农田冬管夯实粮食丰收基础
呈现了濉溪县做好冬季农田管理的举措
识别二维码观看视频
No
-HUAIBEI-
11
1月22日
大皖新闻发布
淮北市杜集区石台镇开展
“我们的节日·欢乐中国年”
暨移风易俗文艺作品展演
以下为相关内容
金龙腾云辞旧岁,灵蛇献瑞启新篇。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1月20日上午,淮北市杜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石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石台镇综合文化站、石台镇关工委、梧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在梧桐村彩石巨阵西侧广场上开展“我们的节日·欢乐中国年”暨移风易俗文艺作品展演。
来自辖区梧北小学的少年队员们带来第一个节目,诗歌朗诵《强国复兴 有我助力》。坚定有力、慷慨激昂的朗诵,是孩子们对祖国的深情告白,是他们对未来的庄严承诺,更是对强国梦想的坚定追求。
来自石台镇乐舞瑜伽队的队员们结合瑜伽和中国舞元素,展现着身体与心灵的融合,勾勒出《万疆》与瑜伽交融的美妙画卷,倾诉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三米巷,巷不长,干群一心情谊长;三米巷,巷不宽,你谦我让天地宽……”石台镇“五老”代表祖百建为大家讲述发生在身边的“三米巷”故事,引导大家弘扬谦和、礼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豫剧《穆桂英挂帅》选段的演唱,更是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在观演中了解戏曲的美,激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传承。
活动的开展,将移风易俗与文艺展演相结合,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有效推动了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开展。15个移风易俗互动有奖问答深受群众欢迎,在润物无声中深化移风易俗。“我知道我知道,铺张浪费是陋习,我们应该文明餐饮,合理消费。”在场的群众在答题的过程中说感悟,对“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有了更具像的感受和更深刻的思考。
演出结束后,蒙眼击鼓、踩气球、抢凳子、蒙眼踏步走、拔河、套圈、投壶等热闹的趣味游戏,群众们一起“花式”迎新春,感受浓浓的“年味”。加油声、呐喊声、欢笑声不绝于耳,拉近了干群关系,增进了群众之间的情感距离。
2025年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第一年。石台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我们的节日·欢乐中国年”系列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移风易俗活动,用文明新风迎接喜庆新春。(王倩雯)
编辑:陈艺星
编校:陈豆豆
编审:王伟
审签:刘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