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能,字太拙,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为蒲州(今山西永济)人。他约生于817年,卒于880年前后。薛能的诗以描写日常生活、吟咏友情、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同时也不乏涉及现实政治题材的作品。

薛能自负诗才,夸矜己作,甚或傲视李、杜、白氏,实则诚如前人所云,“天分有限,不逮诸公远矣”(《西清诗话》)。而“排袅之笔,浩荡之衿”(《唐音癸签》卷八)亦时有之。



荔枝 唐 · 薛能

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

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

首句:“颗如松子色如樱”,诗人以松子和樱花为喻,生动地描绘了荔枝小巧的身形和艳丽的颜色。荔枝的果实小巧精致,与松子的形态相似,而其鲜艳的红色又如同盛开的樱花,这样的描述既形象又富有美感。

次句:“未识蹉跎欲半生”,这句诗透露出诗人对未曾早日品尝荔枝的遗憾。诗人用“蹉跎”一词来形容自己因未能品尝荔枝而感到的时光虚度,这种遗憾和感慨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同时,“欲半生”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许。

后两句:“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这两句诗回忆了诗人在监州任上见到荔枝树的情景,以及荔枝的美味早已传闻于世的事实。诗人通过这两个场景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荔枝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通过对比和反差,展现了个人经历与公共认知之间的关系。诗人虽然曾见过荔枝树,但并未品尝过荔枝的美味,这种遗憾与荔枝的盛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寓题 唐 · 薛能

王泽犹来雅在新,尚词微事可愁人。

淫哇满眼关雎弱,犹贺清朝有此身。

首句:“王泽犹来雅在新”,此句中的“王泽”指的是古代帝王的恩泽或恩惠,“雅在新”则表达这种恩泽依然清新高雅。诗人以此开篇,展现了他对王朝恩泽的感慨和对文雅生活的向往。

次句:“尚词微事可愁人”,这里的“尚词”指的是崇尚诗歌,而“微事”则可能指情感上的细腻之处或生活中的琐碎烦恼。诗人表达了对诗歌的热爱,但同时也透露出对当时文风浮华的担忧,以及这些微妙事情带给他的忧愁。

后两句:“淫哇满眼关雎弱,犹贺清朝有此身。”这两句诗是诗人对于个人处境的反思。“淫哇满眼”可能形容的是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但这种渴望却被现实中的困顿所掩盖。而“关雎弱”则表达了一种无力感,即便是有着强烈的愿望,也因为自身的脆弱而难以实现。最后的“犹贺清朝有此身”,则是一种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庆幸自己能够在这样一个时代拥有这份肉身,但也暗含了一种对于无法逃离现实束缚的无奈。



望蜀亭 唐 · 薛能

树簇烟迷蜀国深,岭头分界恋登临。

前轩一望无他处,从此西川只在心。

首句:“树簇烟迷蜀国深”,诗人以“树簇”和“烟迷”两个词,生动地描绘出蜀地茂密的树林和缭绕的烟雾,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神秘的氛围。同时,“蜀国深”一词,进一步强调了蜀地的深远和不可捉摸。

次句:“岭头分界恋登临”,这里的“岭头”指的是山岭之巅,而“分界”则表达了诗人站在此处仿佛看到了两个世界的分界。诗人对这片土地充满了眷恋和向往,不仅是地理上的登临,更是情感上的攀登。

后两句:“前轩一望无他处,从此西川只在心。”这两句诗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蜀地的情感。诗人站在前方的窗户或平台上远望,眼前除了蜀地的美景,再无其他所在。这种景象让诗人深深地爱上了西川,从此西川的美景就只存于他的心中。这种情感的寄托和归属,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归属。



游嘉州后溪 唐 · 薛能

山屐经过满径踪,隔溪遥见夕阳舂。

当时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

首句:“山屐经过满径踪”,诗人以“山屐”点明自己的游历身份,同时“满径踪”也暗示了诗人行走的艰辛和时间的流逝。这句诗为全诗奠定了游览和怀古的基调。

次句:“隔溪遥见夕阳舂”,诗人通过“隔溪遥见”这一动作,展现了自己远眺的姿态,同时“夕阳舂”这一景象也富有诗意和想象力,将夕阳比作正在舂米的劳作,形象地描绘了夕阳映照在山间的景象。

后两句:“当时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这两句诗是诗人的怀古之情。他回想起历史上的诸葛亮,这位被誉为“卧龙”的智者,究竟在历史上成就了哪些事业呢?诗人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在诗人看来,或许诸葛亮本就只该终生隐居山林,做一条卧龙,而不是卷入世间的纷争和权力斗争中。这种对历史人物的重新审视和评价,也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某种反思和批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