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节期间,许多外来游客到江西旅游,其中有不少人是奔着鄱阳湖候鸟而来。著名动物学工作者、中国最早从事野生动物拍摄的摄影家之一——张词祖,近日携家人来到鄱阳湖吴城。记者了解到,这是张词祖时隔20年再次来鄱阳湖拍摄候鸟,不仅是为了故地重游,更是为了筹备2025年在鄱阳湖吴城举办的个人摄影展。


张词祖作品《白鹤》(1994年吴城大湖池)



张词祖2025年拍摄的江西候鸟

  印象深刻 曾在鄱阳湖拍下最美的白鹤

  张词祖告诉记者,他曾于1988年第一次到鄱阳湖。“当时上海环保部门组织了一个鸟类保护考察团赴赣,专门到鄱阳湖保护区来学习经验。”考察团里有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专家和上海师范大学的学者,张词祖的身份则是上海动物园园长。“是我提出来过来学习的,作为中国的一线大城市,上海不能落后,一定要建立自然保护区。”

  此次来访,让张词祖从此爱上了鄱阳湖,“在后来的十几年时间里,我7次到鄱阳湖来拍摄候鸟”。张词祖印象深刻的是最后一次到鄱阳湖拍候鸟。那是2005年,是他在鄱阳湖拍候鸟最成功的一次。“那次来鄱阳湖,天气特别冷,不仅下着大雨还刮着大风,连船都停运了。”

  这次的拍摄成功正值强冷空气南下,风雨交加。之后,雨过天晴,空气特别清新,湖面结了薄冰,没有雾气,在蔚蓝天空的映照下,水也特别美。白鹤经历两天的风吹雨打后,尽情地沐浴着阳光梳理羽毛,不再理会人的干扰,以至于张词祖在这次拍摄时可以接近百米之内,为拍摄白鹤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站在结冰的湖面上,白鹤走路像滑冰一样,笨拙又可爱,有的白鹤在天上飞,有的白鹤在冰上或是水里走,你怎么拍,它们也不怕你。”于是,张词祖选择了有十多米高的吴城丁家山作为拍摄点,向下俯拍大湖池里的白鹤。“俯拍使白鹤立体感更强,能获得在湖面平行拍摄时达不到的效果。”

  30多年前,能像张词祖这样在野外拍摄候鸟的摄影师不多,“那时候拍鸟还是一件很稀奇的事,需要买好的相机、镜头、胶卷等,大多数人是消费不起的。”而那时在全国各地拍摄的张词祖,可以在江西拍摄到各种珍贵候鸟,让他欣喜若狂。“我能看到的白鹤有1000只以上,还有白枕鹤、白头鹤、东方白鹳,以及黑鹳等,在其他地方是看不到如此多的候鸟。”

  那个时候,张词祖来鄱阳湖拍候鸟,与时任江西摄影家协会主席的宫正建立了良好关系,他还经常受江西省摄影家协会邀请,来给江西的摄影爱好者上课,传授野外拍摄经验,推动了江西生态摄影的发展。

  时隔20年,张词祖再次来到吴城,感叹这里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方面的建设都很专业,已成为非常现代化的保护区”。

  来赣举办个人摄影展 用照片讲述野生动物的故事

  作为动物学专家,张词祖具有丰富的动物学知识,掌握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与生态习性。他在青藏高原工作的4年时间里,首次拍摄到红斑羚等一批青藏高原特有珍稀动物照片,并从此走上野生动物摄影之路。

  20世纪80年代末,张词祖到北京向林业部提出,中国应该建野生动物园。1993年,中国第一个野生动物园——深圳野生动物园正式成立,张词祖受聘为该动物园的顾问。

  张词祖坦言,城市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的区别在于,城市动物园里的动物是受限制,被关在笼子里,野生动物园里,则是一群的动物在一个相对的大环境里,人则受到了限制。“动物的环境改变了,人与动物的关系也变得相对平等,这样的环境更能构建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张词祖是中国第一代从事野生动物拍摄的摄影家。1979年以来,他结合野生动物考察、摄影工作,曾经数十次去全国各地自然保护区拍摄野生动物,10次赴国外考察摄影。30多年来,他拍摄了2300多种野生动物图片,其中鸟类800多种、兽类近300种、鱼类700多种、两栖爬行类动物200多种,还有300多种昆虫和软体动物图片,共有数万幅野生动物图片。

  谈起2025年将在吴城举办个人摄影展。张词祖表示,这也是他此次重回吴城的原因。“回顾我的摄影之路,我深感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我能够用镜头记录下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能够用照片讲述野生动物的故事与生命。”

  张词祖表示,在吴城的展览,他将会带来曾经在鄱阳湖拍摄的候鸟照片,希望通过作品,能唤起众人对大自然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只有当我们真正尊重并保护大自然时,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文/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段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