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二,为 “吉祥日”。“十二” 这个数字,在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古人视作 “天数”。从时间的维度来看,十二时辰构成了一日,十二月组成了一年,十二年更是成为一纪,周而复始,循环不息。正月十二,正值新春,人们从这天开始,为迎接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 —— 元宵节,积极筹备。
正月十二的传说中,“老鼠娶亲” 的故事流传甚广。传说这一天是老鼠嫁女或是老鼠的生日,在古代,老鼠常常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困扰,尤其是粮食储存方面,它们能一夜之间让人们辛苦积攒的粮食损失惨重。于是,人们在这一天想出了各种各样的习俗来应对老鼠。比如藏剪刀,因为剪刀开合的声音类似老鼠偷吃,将其收起以求与鼠患划清界限;收旧鞋,鞋与 “邪” 谐音,扔掉烂鞋寓意驱邪,同时也避免给老鼠提供做窝的场所;捏老鼠嘴,包饺子时使劲捏,象征把老鼠嘴捏死,让它不再咬坏东西 。
除了与老鼠相关的习俗,正月十二还有着烤柏火的传统。在河北省石家庄南部一些地区,至今仍保留着这一古老习俗。黄昏时分,人们在自家门前点燃柏枝,袅袅烟雾中散发着清香,一家老小围坐火边,享受着天伦之乐。“柏火” 谐音 “败祸”,寓意着避瘟驱邪,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无病无灾,平安顺遂。人们还会将不用的旧家什投入火中烧掉,把烧后剩余的柏枝雕成 “柏锁”,系上绳子挂在婴儿脖子上,期望孩子长命百岁 。正月十二啥节?知道的人不多,牢记:3大习俗,3大禁忌,祈福纳吉。
“3大习俗”
1:搭灯棚:有童谣唱道,“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清晰地道出了正月十二搭灯棚这一习俗。随着元宵节临近,村庄管事人会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着手准备花灯,搭建灯棚。在这一天,大家齐心协力,有的负责选材,有的负责搭建,忙得不亦乐乎。灯棚是放置花灯和灯笼的临时建筑,搭建它不仅是为了给即将到来的元宵节营造喜庆氛围,更寓意着家庭和睦、团圆美满 。五彩斑斓的花灯点亮时,象征着光明和希望,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吉祥,人们在搭建灯棚的过程中,也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包饺子(捏老鼠嘴):正月十二,民间有包饺子的习俗,这饺子可不一般,被赋予了 “捏老鼠嘴” 的特殊含义。传说这一天是老鼠娶亲或生日,而老鼠常常糟蹋粮食,给人们生活带来困扰。人们在包饺子时,把饺子皮对折,用力捏紧,将饺子捏成小老鼠的模样,有的还会用绿豆当作老鼠的眼睛,形象生动。这一行为寓意着把老鼠嘴捏住,让它无法再偷吃粮食,表达了人们对粮食丰收的渴望,也象征着新的一年里,生活富足,远离鼠患的侵扰 。
3:烤柏火:在河北省石家庄南部一些地区,正月十二的黄昏,人们会在自家门前点燃柏枝,开展烤柏火的活动。一家人围坐火边,柏枝燃烧时,烟雾中弥漫着清新的香气,场面温馨而美好。“柏火” 谐音 “败祸”,寓意避瘟驱邪,保佑家人在新的一年无病无灾,平安健康。人们还会将不用的旧家什投入火中烧掉,认为这样能去除晦气,而烧后剩余的柏枝被雕成 “柏锁”,系上绳子挂在婴儿脖子上,寄托着孩子长命百岁的祝愿 。孩子们还会走街串巷,烤百家火,希望不生百病,一年无灾无恙。
“3大禁忌”
1:忌动剪刀和锐器。在正月十二,民间有着不动剪刀和锐器的禁忌。这一天,人们不仅不会使用剪刀裁剪物品,还会特意将它们妥善收藏起来。究其原因,一是老鼠磨牙发出的 “咔嚓” 声,与剪刀开合声极为相似。在传统观念里,正月十二动剪刀和锐器,就好像在召唤老鼠,会给新的一年带来鼠患,破坏生活的安宁。
二是临近正月十五元宵节,阖家团圆、喜庆祥和是此时的主调,动剪刀裁剪东西,容易让人觉得破坏了这份团圆美满的氛围。再者,年前各种准备工作大多已完成,正月十二确实没有太多使用剪刀和锐器的必要。而且,把剪刀和锐器藏起来,还能避免小孩因好奇玩耍而受伤,防止在这喜庆的新年里发生意外,增添不吉利的因素。
2:忌家中灯火不亮。正月十二讲究 “烤百病”,这天把家里的炉火烧旺,一家人围坐烤火,寓意去病消灾、新年交好运。因此,家中灯火不亮被视为忌讳。灯火象征着光明和希望,灯火旺意味着人丁兴旺、前程光明。新年初始,充满着无限希望,若家中一片昏暗,难免让人觉得缺少生气与希望。
3:忌夜晚争吵闹动静。正月十二被视为防止老鼠祸害人的日子,也寓意着防止一年受 “鼠辈” 骚扰。在这天夜晚,争吵和喧闹不仅违背邻里和睦的传统美德,还被认为会给自己招来不吉利的预兆。新年伊始,人们期望以平和、和谐的氛围开启新的一年,认为这样才能收获好运。
好了,今天文章就分享到这儿,如果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关注,若您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小简和您一起探讨!人生是一场荒芜孤独的旅行,冷暖自知,苦乐在心,照顾好自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