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庄灵辉 卢志坤 北京报道
实施8天法定假期后,今年春节民航出行数据再创新高。
多方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1月28日至2月4日),全国民航客运量创历史新高,客运航班量稳中有升,其中国际客运航班量增长尤为突出。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客运量及航班量增长的同时,今年春节机票价格同比仍有所下降,国内及国际机票单程均价同比降幅均超10%。
实际上,春节假期来临前,机票价格“跳水”就已引发热议。多位受访人士表示,机票价格涨跌与市场需求直接相关,作为消费者,很难直接获悉市场供求具体情况,最终定价权一般掌握在航司手中。但近年来机票价格变动情况也显示出,愈加理性的消费习惯也在影响着航司的定价策略。
民航出行创新高
民航局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全国民航运行安全平稳有序,累计运输旅客1824万人次,日均228万人次,比2024年春运同期增长2.9%。其中,2月3日全国民航发送旅客24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航班方面,2025年春节假期,全国民航累计保障航班14.5万班,日均18083班。航班正常率达96%,比2024年春运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其中,日均保障国际客运航班1888班,比2024年同期增长24.6%,恢复至2019年日均水平的86.6%,航班量较大的是与日本、泰国、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国家间的航线。
飞常准民航看板数据则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国内航线实际执行客运航班量11.27万班次,同比2024年春节微降0.7%;国际及地区航线实际执行客运航班量1.84万班次,同比2024年春节增长21.4%。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2月3日,国内航线单日客运航班量执行最多,为14768班次。2月4日,国际及地区航线单日客运航班量执行最多,为2368班次。
从机场表现来看,2025年春节假期,国内航班量排在前五的机场依次是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成都天府机场、重庆江北机场、昆明长水机场。国际及地区航班量排在前五的机场依次是上海浦东机场、广州白云机场、北京首都机场、成都天府机场、深圳宝安机场。
机票价格下探
客运及航班量增长的同时,机票价格却出现下降。
飞常准民航看板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国内机票含税单程均价为1000元左右,同比2024年春节假期下降14%;国际机票含税单程均价在2000元以上,同比2024年春节假期下降13%。
从每日趋势来看,2025年除夕及春节两天(1月28日、29日),机票价格下降明显,此后有所恢复,返程高峰期机票价格则有所上涨。Wind数据显示,2025年除夕,北京至三亚机票价格约为1100元,较1月25日下降约800元;上海至三亚机票约为600元,较1月25日下降近700元。
春节返程高峰期后,通常将迎来错峰出游旺季,机票价格有望回落。携程数据显示,元宵节后,机票酒店均价相较春节假期一般有30%—50%的回落。
业内分析认为,机票价格下探与市场供需直接相关,2025年春节假期有8天,叠加拼假等因素,游客出行选择更加自由,游客出行时间相对分散,导致部分航线机票价格出现较明显下降。
实际上,早在春节假期来临前,机票价格“跳水”就曾引发热议。不仅如此,近两年“十一”与“五一”假期均出现类似情况。在此背景下,游客购票也越发理性,进而对航司定价策略产生一定影响。
银河证券分析师顾熹闽分析指出,一般而言,在出行高峰期和旺季,航司会根据自己对市场的预期进行航班收益管理,即预先安排航班运力并制定票价以应对需求。而当假期临近,若运力高于实际需求时,航司则会对相应的航班进行调价确保客座率,以期摊薄运力成本。
“自2023年疫情管控放开以来,受国际航线恢复较慢影响,国内航线运力供给充足,叠加居民消费更加理性,以及高铁、自驾等出行方式更加多元化,国内航司普遍采取‘以价换量’的经营策略,确保航班收益。”顾熹闽认为,虽然春运至今国内民航客流保持8%的增长,但较交通运输部预测的8.4%日均运力增速仍低,从而可能在部分航线上出现临近假期但销售进度较慢的情况,导致票价在临近春节前夕出现下跌。
(编辑:卢志坤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