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西安财经大学组织开展了“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引领西财大学子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上,用实际行动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中贡献青春力量。

应西安财经大学的号召,为了探寻文化根源,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自商学院会计2302班的罗丽娜在郭思嘉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次“大理扎染文化的探秘之旅”,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深入了解扎染的发展历程,切实感受扎染文化的独特魅力。


大理扎染,作为大理白族和彝族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品,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大理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实践初期,罗丽娜同学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广泛收集了大理扎染的历史背景、技艺特点、市场现状以及传承情况等相关资料。同时,她精心规划了行程路线,准备了实践所需的手套、本子等物资,为后续的实践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践实施阶段,罗丽娜同学深入大理古城和周城,亲身体验扎染的魅力。在古城,她走访了多家扎染店铺,与店主和手工艺人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了扎染产品的种类、风格、制作工艺和市场销售情况。在大理古城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扎染产品,或许是小玩偶,或许是发圈,又或许是美丽的裙子和披肩,它们无一不展现着白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化的自信。





在周城,她跟随当地著名的扎染艺人张师傅学习扎染基本技艺,从选布、设计图案、扎结到染色、拆线,每一个步骤她都认真观察、亲手操作,深刻体会到了扎染技艺的繁琐与细致,也深刻理解了“扎染不仅考验着匠人的技艺,更融入了匠人的心血与情感”这一句话。在张师傅的悉心指导下,罗丽娜同学成功扎染了一条发带和一块头巾,真切地体会到了扎染打破常规,赋予布料灵魂,让平凡变得非凡的艺术。

在此次学习过程中,罗丽娜同学不仅学习了多种扎结技巧和染色方法,还与张师傅和其他扎染艺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分享了自己的制作心得和体会,对大理扎染的喜爱之情愈发浓厚,对家乡特色文化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此外,罗丽娜同学为深入探寻扎染对白族人民的意义,在扎染之乡——周城,访谈扎染艺人和走访村民,深入了解了扎染技艺的传承情况、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她还参观了白族村落中的扎染作坊,观察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和扎染生产情况,详细记录了扎染在当地的应用场景和传承情况。



大理喜洲的周城,素有“民族扎染之乡”之称。走进阳光洒满院落的白族民居,可以看到院子里的人们在此体验手工扎染,大家围坐在一起,边聊天边扎花,轻松愉快。院子里的摆满了染缸,周围晾晒着各式扎染成品。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掌握着扎染技艺,村中随处可见晾晒的扎染布。漫步在周城的青砖之上,目光所及皆是浓厚的蓝色,那是扎染的颜色,也是周城的灵魂。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大理扎染技艺在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然而,得益于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支持,大理扎染技艺在保护和传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匠人们将传统扎染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推出了许多符合现代人审美和生活需求的扎染产品。同时,“扎染+旅拍”“扎染+咖啡”“扎染+研学”等模式应运而生,为村民们提供了很多创业和就业的机会,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结束后,罗丽娜同学对收集到的资料、照片、视频等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撰写了一份详细的实践手册。她在手册中不仅分享了自己的实践经历、所见所闻以及深刻体会,还对大理扎染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通过此次文化探秘之旅,罗丽娜同学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扎染对于白族人民的意义,也切实感受到了扎染艺术独一无二的魅力。同时极大地增强了罗丽娜同学对家乡特色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也更加坚定了她挖掘发扬家乡特色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





大理扎染,这朵古老的艺术之花,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延续,在延续中发展。它不仅承载着大理白族的文化记忆,更成为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请大家共同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大理扎染将会继续发扬光大,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

文案:罗丽娜

排版:周思怡

责任编辑:郝滨桢 侯丹萌 刘心语

审核:郭思嘉 郝亚杰 鱼莎

商学院商苑传媒新媒体中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