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国年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近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以“寻‘味’中国年”为主题,联动地方学习平台,面向全社会开展征文活动。
2月起,“今日闵行”微信公众号择优刊登征文作品,欢迎大家继续投稿,和大家分享你的春节故事~
(投稿请戳: )
小时候苏北家乡的年味
刘岭梅
应该说,在以前的苏北,从农历12月初就开始进入迎接新年的历程,那时候物资匮乏,平时生活极其艰苦,但再苦也不能苦过年。农村人讲究过年美好的祝福,于是到了12月,再穷也会考虑为孩子添购一套布料做新衣服,平时吃不到的猪肉、鱼肉、鸡鸭等也会粉墨登场,不过大多制成了风干的腌制品。而新年房屋除尘、供灶神、供祖先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那时候到了除夕下午,家家户户蒸馒头,提前烧制过年几天的荤菜。农村过年讲究的是过年不烧菜,只热剩菜,这叫富足生活,年年有余,当然,这是那时人们心中最美好的祝愿,可实际日子过得却寒碜至极,是今天的年轻人根本想象不到的。
除夕下午,家家户户贴春联春花是必不可少的项目,我父亲在村里也是少有的高水平文化人,所以,每年到12月他总会忙得不亦乐乎,为很多邻居写春联。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会团聚一起,坚守到夜里12点左右,吃着热气腾腾的炒汤圆,迎接新年的到来,然后大家休息,而男主人则需预先包好小孩子的压岁钱,放在小孩子的睡枕下面,祝愿小孩子岁岁平安,再就是行拜神仪式后放鞭炮,算完成了除夕的全部仪式。
过年五天的仪式都是差不多的,烧汤圆、烧香、供奉神,然后放鞭炮。初一早上,家里人相互祝福,会有很多小朋友手提竹子和纸扎成的苍龙,一家一户来拜年,说“苍龙苍龙来得早,老板老板捧元宝,捧元宝”,主人则会给一分或二分硬币做回报。然后是唱凤凰的、舞龙的、舞老虎的、跳财神的,一个个粉墨登场,挨家挨户或唱或舞,主人则一个个放鞭炮、捧元宝,给钱的数目大小则根据人数和难易程度不同而有所区别。到了下午,左邻右舍之间相互串门拜年,主人则会拿出花生、瓜子、糖果招待邻居。
到了初二的日子,家家户户的新女婿则会拎着年礼来给丈人丈母娘拜年,于是家里就特别热闹和喜庆,丈人丈母娘会烧一大桌的美味佳肴招待女婿女儿,欢声笑语响成一片,格外喜庆。
大年初五,家家户户迎财神,也是各种店铺开张的日子,这时候各路演艺和说唱的,都会齐聚而来,店主人放鞭炮、包红包,很多人会来看热闹。当然,过年从初二及以后的几天,农村会在学校的广场上,搭建戏台,邀请戏台班子来演戏,小孩子尽情嬉戏,大人们交谈,还有很多卖零食的商家会齐聚而来,一派欢天喜地的快乐,漫天遍地而来,经久不息。
春节的收场节目,就是元宵节,不仅要吃元宵,还会有很多元宵灯笼装饰,给还很冷的天气带来一丝丝亮丽的色彩,小孩子尽情玩耍,也格外的快乐,格外的喜庆!
这就是老家的春节年味过程,也是我永远忘不掉的记忆。
作者:刘岭梅
编辑:岳顺顺
初审:林心怡
复审:何婷婷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