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波 通讯员 董明泽
2月6日晚,又一轮强冷空气向青岛奔袭而来,随着大风降温,全市最低气温降到-12℃左右,沿海区域最大风力10级,青岛迅速进入“速冻模式”。青岛能源热电集团严格执行保暖保供方案,火力全开,澎湃暖流涌向八方,让岛城百万用户尽享“暖到家”的舒适温馨。
仓满粮足,热源无忧
青岛能源热电集团提前对在运及备用锅炉设备认真进行检查和反复调试,在运热源调整到最佳状态,备用锅炉随时具备启动条件,并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调整运行方式,保障稳定供应。在做好热源准备的同时注意设备防冻,特别是冷却水、自来水、消防水系统、仪表导压管、输煤皮带等重点部位,为迎接寒流做足准备。
根据天气变化,青岛能源热电集团加强煤炭、天然气等物料储备的调度工作,与上游气源单位及时对接,按照每天500万立方左右的用气预测量,备足气源。生物质等燃料也进行满库存储,完全能够满足30天用量。
目前,青岛能源热电集团投入运行锅炉31台,热源充足稳定。分散在各处的多热源实行联网运行,供热“局域网”的统筹兼顾,最大限度发挥出所有热源的运行效率,并且实现各区域热源的相互补充保障,为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智慧调控,运行精准
在科技武装、AI加持的生产调度中心,“智慧大脑”充分发挥全时监控、全程调节的作用,强化“源、网、站、户”全流程精细化管控。在热源侧,不断优化调度曲线,实现以信息化、自动化、数据化技术为支撑的精准供热。
此次寒潮前,智慧供热系统已通过外联天气预报和内接管网参数,并对用户室温远传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及时调整换热站运行参数,对各项能耗进行动态调整。在冬季运行期间,二次网供水压力、流量和温度采取“一站一策”“精细调节到单元”等手段达到用户端热力平衡,保证优质恒定的室温效果。
传递真情,用户暖心
天气越是寒冷,供热管网要承受的安全运行考验就越严峻。“我们站上的工作人员从昨天夜间开始就加强了对换热站内设备、站外一次管网、二次管网的巡检工作,提高了巡检频次,定人、定时、定责的巡检流程对保障整个供热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海泊河中心换热站站长孙福根说,“现在,我们还可通过电脑和手机查看所有站点的供热运行参数和设备状态,更进一步提高了运行监控水平。”查看完实时数据,孙福根背着工具包出了门,“辖区内老年用户比较多,还有多所幼儿园和养老院,这对我们的供热质量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遇上这么冷的天气,我一般都会去特殊用户那转一圈,看看供热情况。”
抵御寒潮,供热人以“动”治“冻”。热电集团及所属各单位73支外协应急抢修队伍24小时待命,975件储备应急物资整装待发,运行维修人员提高对重点设备和设施的巡检频次,120余名客服员真情守候温暖热线,300个供热管家团队全天候响应用户诉求,6000余个微信群与用户在线联动,交叉重叠的服务网络让岛城百万用户始终感受到“温暖一直在身边”。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