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河南干旱,一夜之间,水库的水位退去了数百米,警察立即封锁水库,“六条金龙”装饰的青铜器重见天日......
1978年,正值改革开放,河南省淅川县却连年不下雨。
当地人为了恢复正常的农业生产,想了不少办法。
可眼见田地水源干涸,水利局便下了决心,放出水库的全部储水,用来浇灌庄稼。
于是,一夜之间,水库的水位退去了数百米,水库底部的裂痕在太阳的照耀下清晰可见。
一天,一个放羊娃拿着鞭子,放羊路过水库,恰巧被一个东西绊了一跤。
放羊娃立即爬起,心里腾起一股怒气。
回头一看,见是个凸起物,上面附着泥土,不知是石块,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放羊娃将凸起物拿在手心,剥去了泥土,仔细察看了一番,原来是个精美的青铜器。
放羊娃大喜过望,他小的时候,就听过老辈人说咱这底下有不少的宝贝,放在黑市可抵一家人全年的吃喝。
大喜过望的放羊娃回到村子里,嚷叫了起来。
村民们一听,都纷纷拿着锄头去田地。
结果,水库出文物的消息就不胫而走,淅川县文物局听说了,立即带着警察封锁了水库,不允许一个人靠近。
随后,考古学家便对水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一连三天,考古学家吃住都在水库边,生怕文物流失民间。
很快,一件件精美无比的青铜器重见天日,大多都是鼎、樽、皿之类的文物。
最值得说道的是,有一个鼎,造型古朴,工艺高超,规格为:高67厘米,口径66厘米,重100.2公斤。
该鼎盖和腹部均刻有铭文,器铭一共十四行八十四字,大意是说:王子午鼎,是用来祭祀祖先文王和进行盟祀的礼器。
后来楚王施行德政,所以受到楚地百姓的器重,希望子孙后代,能永远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王子午鼎作为采用失腊法最早的青铜器,周身附着六条形象不一、闪闪发光的六条金龙。
据考古学家鉴定,“六条金龙”属于鼎的装饰纹样,在鼎的表面形成了细腻和谐、张弛有度的整体空间。
另外,从“六条金龙”的工艺,可以推断“王子午鼎”装饰,延续了中原地区的工艺技术和主流文化,是春秋时期楚国青铜器的巅峰之作。
另外,王子午名叫子庚,是春秋霸主楚庄王的儿子,共王的弟弟。
楚康王在位时,子庚出任令尹,他的生平事迹多见于《春秋》、《左传》。
史书记载,子庚多次率领军队击败吴国,讨伐郑国,屡次建立功勋,是楚国历史上一位声名显赫的令尹。
在接下来的发掘中,考古学家基本判定该墓葬属于子庚所有,又发现了许多气势雄伟的青铜器,为研究春秋时期的楚国青铜制造工艺,提供了实物参考。
参考资料
《王子午鼎》史志
《春秋时期楚国王子午鼎中的装饰纹样研究》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