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了毛病
2017年9月,滕先生忽觉右上腹疼痛,后发现有黑便,因年轻时身强体壮,故没有太在意。直到吃不下饭,去医院检查后,病理报告显示:弥漫性浸润性胃癌。
“癌”这件事,在滕先生看来,不过是硬着头皮过“独木桥”。“手术+化疗”一股脑用上,癌没控制住,人先垮了。
这时,滕先生的同事及夫人于女士(也是笔者的一位晚期卵巢癌的老患者),跟滕先生说:老滕,化疗再做人就完了,要去看中医!
要把“活下去”放在第一位
初见滕先生,他年龄不小(65岁上下),瘦弱、憔悴,颇有些手足无措。
病理是比较复杂的胃癌晚期,其中腺癌占40%,鳞癌占60%,加之患者体质纤弱,又有多个淋巴转移,按照常规治法,控制较为困难,但并非山穷水尽。
观其履历,滕先生是位理性患者,来时也做足了功课,便开导他:
别光盯着指标,活下去才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好好综合调整,完全有信心帮他走出来。
笔者要求他停止全身化疗,仅配合口服药,且随时根据情况调整剂量,同时用中医药进行调理和纠治,三个月复诊一次。
八九个月后,滕先生体力完全恢复,开始长胖,人也开始焕发生机。2020年的一次复诊,他的影像学、功能学等各项检查及临床症状均非常理想,故笔者告诉他:恭喜你,你安全了!
“中西”选择,需要智慧
作为一名中医,就应该完全排斥西医,不用西药?
笔者非但不赞同,还常要患者搞明白一件事——什么时候依靠中医,什么时候依靠西医。
比方说,当发现病灶需要切除、需要化疗时,就必须依靠西医、西药;术后、化疗后身体极其虚弱,这时西医是没有任何办法的,只能告诉患者要多吃高蛋白食物,这时就需要中医调理,增强免疫力,助病人康复。
因此,笔者对滕先生的要求便是:化疗,还是要继续做,但只能通过口服化疗药物(替吉奥,副作用比静脉化疗小很多),同时用中药辅助调理。在帮助滕先生提升抗癌力,围剿癌细胞的同时,让他强壮起来,让他吃得下饭,睡得着觉。
性格“优化”,至关重要
除了用药,胃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的一大细节问题:性格的“优化”。根据笔者多年经验(也有临床研究证实),总结出胃癌可分为两大类:
其一,20-30岁(或40岁前后),往往饮食、生活习惯不当;
其二,就是长期压力导致。
心身医学强调“胃是情绪的晴雨表”,胃在长期重压下很容易出现病变。这往往又表现出两大类症状特点:第一,为人严谨,处事认真,凡事追求完美;第二,不善言辞,不能及时发泄情绪,什么事都藏在心里。
滕先生明显属于前一类型者,故笔者反复提醒他放平心态、学会从容。并婉转地提醒其家属在患者康复中意义非凡,应学会包容,并借机开导。
只有周遭环境放松,不时释放压力,加以饮食调整,改善行为应对方式,才能促进患者更好地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