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双眼,识破骗局
同学们
你们是不是经常在网上冲浪
和朋友们聊天、玩游戏、刷视频?
网络世界丰富多彩
但也暗藏危机!
近年来,针对青少年的网络诈骗层出不穷,由于青少年防范意识薄弱、分辨能力欠缺、猎奇心理强等原因,成为了诈骗分子的重点目标,利用青少年的单纯和好奇心,设下重重陷阱,稍不留神就可能上当受骗!
为了帮助青少年提高警惕,远离诈骗,小泰特别准备了这份青少年防诈骗指南,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远离诈骗陷阱。
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诈骗手段
诈骗分子一是利用微信、QQ、微博、抖音、快手、闲鱼、小红书等中小学生常用的社交平台,发送大量的虚假广告,通过精美的图片和“吸睛”的文案,用“低价出售”卡牌、演唱会门票、鞋子等物品作为诱饵,诱惑未成年人在线下商议完价格后直接付款,导致被骗。二是引诱未成年人加入虚假明星粉丝群,以获取明星签名照片或明星周边为诱饵,引导未成年人转账购买,实施诈骗。
具体案例
案例一:小高购买“低价”的小马宝莉卡牌,对方称未成年人无法转账,可以买礼品卡替代。小高随后在对方的指导下操作购买了3938元的礼品卡,但未拿到卡牌,发现被骗后报警。
案例二:小张在小红书APP上认识一名好友,称可以帮忙购买演唱会门票,小张将钱转过去后,一直没有收到门票,对方以转账信息有误为由,要求小张继续转账,转款两笔后被对方拉黑,被骗人民币4400元。
宣传提示
要注意甄别所使用的购物软件、交易平台是否正规、可信,对跳过正规平台私加QQ、微信的卖家一概终止交易,更不能随便点击对方发来的链接。
网络二手平台交易存在风险,在购买物品或者转卖闲置物品时,要选择有第三方担保的平台,选择有信誉保证的店铺或用户,一旦出现问题方便退换货,对于陌生人发来的购物链接一定不能随便点击。
注意提醒孩子凡是让缴纳定金、交易税、保证金、手续费的都是骗子,如遇可疑情形,请注意保护证据,立即拨打96110咨询或拨打110报警。
电子游戏复杂多样
网上交友便利多
警惕伸向未成年人的电信诈骗黑手
需要做到
“四不轻信”
1
不轻信任何宣传收费破解防沉迷系统的消息,不与陌生人私下交易,不随意进行转账充值等操作。
2
不轻信“免费领取”“大额返利”等说辞,尤其是当对方提到转账时需提高警惕,及时告知父母以防受骗。
3
不轻信网络上所谓“无门槛”“高收益”的兼职广告,要求先付款后入职皆是骗局。
4
不轻信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被拉入陌生群时应立即退群。
“两个保护”
1
家长要看管好个人手机和支付账户,设置好开机和打开软件的密码,防止孩子使用自己手机转账付款。
2
家长和学校要加强教育和监护,提高未成年人反诈意识。引导孩子适度上网,加强对孩子反网络诈骗知识的灌输,提高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和甄别能力。
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涉及金钱往来时,一定要多加甄别,多问问长辈,以免上当。同时,家长们平时也要对子女加强教育,引导子女合理使用手机,提高青少年自我防范意识,以应对复杂的网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