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一战时期欧洲战场上的轻型野战炮,网友们大多会想到法国M1897式75毫米野战炮及德国M1896式77毫米野战炮,这两款火炮在一战中广泛使用,知名度非常高。不过当时欧洲战场上还有一款轻型野战炮也很出名,但不是法国、德国这两个陆军强国生产的,而是海洋强国——英国生产的。一战时期英国陆军在火炮方面还是有所建树的,比二战时期强多了,这款轻型野战炮就是QF18磅炮,其性能在一战时期很不错,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


QF18磅野战炮早期型号

首先要说一下英国陆军火炮的划分一直坚持以磅为单位进行区分,例如2磅火炮、6磅火炮、17磅炮、18磅炮、25磅炮等,这种以炮弹重量来划分的方式源于早期火炮的划分习惯。换算一下,QF18磅野战炮的口径大约为84毫米,比法国和德国的轻型野战炮口径要大一圈,炮弹也更重、装药量更多,炮弹威力自然也大了一些。

英国人研制QF18磅野战炮是基于第二次布尔战争中的惨痛教训。在19世纪末的布尔战争中,大英帝国先后出动了45万军队、1027艘舰船、35万匹马、10万匹骡子、134万吨军事装备物资,企图征服只有44万人口的布尔人,结果损失惨重。战争拖了3年,英国耗费了2.2亿英镑,阵亡2.1万多人,而布尔人在战场上只死了3700多人,布尔战争成为了英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布尔战争中,由于布尔人采用游击战术,英军配备的重炮起不到作用,轻型火炮才是主流,特别是速射炮。因此英国人向军火公司提出火炮招标,共有5个型号竞选,最终确定了QF18磅野战炮。


一战中使用该炮的澳大利亚军队

QF18磅野战炮于1904年服役,是英国第一款拥有有效反后座装置的火炮,炮尾装有反后座装置,炮尾装有两根能够吸收炮管后坐力的大弹簧,能使炮管在射击后回到原位,所以射击后炮管会整体回退,无需再移动炮身就能完成复位,所以开火时基本上不会射偏目标,每次炮击后都是这样。这样的设计使得火炮射速很快,最高射速能达到30发/分钟。并且该炮配有瞄准镜,能帮助炮手更精准地瞄准,因此射击精度很高。
QF18磅野战炮主要性能:放列重量1280公斤,炮管长2460毫米(倍径28倍),口径84毫米,高低射界-5°~+16°,方向射界左右各4°,弹重8.4公斤,最大射程5960米,炮口初速490米/秒,射速30发/分钟。


正在装填炮弹

该炮在刚研制出来的时候性能算很不错的,虽然同时期法国M1897式75毫米野战炮性能更优秀,但关键数据被严格保密(最大射程达到8500米),要是英国人知道法国新型野战炮的真实射程的话,估计QF18磅野战炮要重新立项了。QF18磅野战炮的另一个优势是造价相对较低(可能跟英国有大量海外殖民地有关,原材料便宜),这使得QF18磅野战炮能够大量生产装备,其总生产数量超过1万门。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QF18磅野战炮是英国陆军轻型火炮的主力装备,并受到了前线官兵的好评,甚至连敌方评价也很高。一战德国老兵曾回忆说:“我们无法突破他们的弹幕,每分钟有上百发炮弹打向我们,我们接到命令一个个跑步穿过弹幕,我们趴在地上看前面的人怎么冲过去,一些人不管身边爆炸的炮弹发疯似地向前冲去,结果竟然奇迹般地穿过去了,另一些人则整个人被炮弹炸起的泥土埋没了,或者身体被弹片撕碎”。


一战英军QF18磅野战炮阵地

当然战斗中也暴露出该炮的一些问题。首先其后坐系统中的复进弹簧在连续射击的压力下容易断裂,其次是射界不行,特别是最大射击仰角太小,这严重影响最大射程。针对这些问题,英国人推出了改进型号,采用箱形的炮腿架,使得最大射程达到8200米,跟法国M1897式75毫米野战炮差不多了,当然炮也更重了。

上世纪30年代,QF18磅野战炮推出了最终型号——MK-V型,采用开脚式炮架,高低射界-5°~+37°30´,方向射界左右各25°,最大射程超过1万米。虽然英国人后来设计出性能更好、威力更大的25磅野战炮,但整个二战英国陆军都在使用QF18磅野战炮,因为QF18磅野战炮的弹药储备太多了,一战时期其炮弹生产量高达9930万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