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念到行动,踏上奥运电竞征途的虚拟体育

虚拟体育作为传统体育与电子竞技的融合体,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兴起,成为未来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如何在现有的体育体制下发展虚拟体育,成为了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任务。在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背景下,虚拟体育的推进不仅涉及技术和商业化的探索,还不可避免地要与现有的单项体育协会以及整个体育体制相融合。

本文将探讨虚拟体育在中国的发展路径,以及在举国体制下面对的独特机遇和挑战。

1

发展虚拟体育的前提与路径

首先,发展虚拟体育是当前体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随着国际奥委会宣布将于2025年在沙特举办首届奥林匹克电子竞技运动会(OEG),虚拟体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虚拟体育的推广不仅仅是对传统体育的延续,它也是新技术背景下对体育文化的创新和丰富。

在中国,虚拟体育的发展路径很大程度上沿着单项体育协会的脉络而展开。

因为这些单项体育协会已经深深融入国家的体育体制中,在举国体制下,它们承担了重要的资源调配和管理职责。而这种既有的体制基础,既为虚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持,同时也带来了体制内独特的挑战。

2

中国特色体育体制的背景:绕不开的举国体制

为了更好地理解虚拟体育在中国的独特发展模式,我们必须回顾并理解中国特色体育制度的核心——举国体制。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建立了政府主导的运动项目管理体制,国家通过举国体制调动资源,培养了大量优秀运动员,并在奥运会等国际竞技舞台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举国体制的集中力量和有效资源配置,使得中国在体操、跳水、乒乓球等传统优势项目上占据了国际领先地位。

然而,举国体制的高度集中也意味着资源倾斜于某些特定项目,造成了弱势项目得不到充分发展的局面。

例如,北京奥运会后,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指出,尽管中国在跳水、乒乓球等项目上表现突出,但在田径、游泳等项目上与世界强队差距明显。


同时,以国家队为龙头的“一条龙”式训练体系,成材率较低,很多基层人才培养粗放,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这导致我国在优势项目上人员臃肿,而弱势项目则储备不足。雅典奥运会110米栏金牌得主刘翔退役后,我国在该项目上失去了竞争力,也反映出弱势项目人才厚度不足的问题。

这种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也对虚拟体育的发展提出了类似的挑战和反思。

3

单项体育协会与虚拟体育的关系

虚拟体育的发展必然要依托于现有的体育组织体系,而在中国,这些体系中的核心就是单项体育协会。这些协会在20世纪90年代起逐渐从“名义性”转变为“实体化”,开始在政府的指导下独立负责各自项目的业务管理和发展。

这种组织形式的演变为虚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的路径。


以蹦床项目为例,2000年蹦床首次进入奥运会时,中国几乎没有专业运动员。

在当时,国家体育总局通过在全国开展大集训的方式,从有相似性的项目选择转型运动员进行培养,通过国家体育总局的统筹和管理,在短短八年内培养出了奥运冠军何雯娜,时任国家蹦床队教练胡星刚说,“这个奇迹正是举国体制下的结果”。

这种高效的集中培养和管理模式,证明了单项体育协会在新兴项目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同样地,虚拟体育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也可以依托于单项体育协会进行管理和推广。

每个虚拟体育项目(如虚拟自行车、虚拟赛艇等)都可以由对应的体育协会来负责统筹资源、选拔和培养运动员。这种方式不仅能保证项目发展的专业性,还能利用现有体制内的资源和经验,促进虚拟体育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普及。

4

虚拟体育在举国体制下的挑战与机遇

虚拟体育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项目,其发展不可避免地面临来自举国体制的特殊挑战。

首先,虚拟体育的普及度相对较低,专业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储备相较传统体育项目仍然不足。

其次,虚拟体育所需的专业设备,如骑行台和VR设备等大多由国外运动器材厂商生产,其价格相对高昂,参与门槛较高,而国内器材厂商在软硬件开发方面,与国际一线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这也进一步限制了项目的普及性。


然而,举国体制也为虚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其他国家难以匹敌的资源整合和推广能力。

例如,国家体育总局可以像培养蹦床运动员那样,通过集中选拔和培养来迅速组建虚拟体育国家队。与此同时,单项体育协会也可以在国家政策和体育总局的指导下,结合已有的体育基础设施,推进虚拟体育的培训和普及。

举国体制的优势在于资源的集中与统筹管理,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成果。对于虚拟体育这样的新兴项目,举国体制能够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迅速推动其在基层的普及。

例如,通过补贴降低设备成本,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参与到虚拟体育中;同时,通过与各地方体育局合作,举办各类虚拟体育赛事和活动,提升项目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5

推动虚拟体育发展的策略与实现路径

要在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下发展虚拟体育,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从基础到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国家体育总局应当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选拔和培养,将虚拟体育项目与现有的高校和体育院校相结合,设立专门的虚拟体育训练基地。

这些基地不仅能培养运动员,还能培训教练员和裁判员,为项目提供全面的人才支持。

此外,完善行业标准与管理机制是确保虚拟体育健康发展的基础。

当前,虚拟体育尚缺乏行业内统一的规则和标准,国家体育总局应当与各单项体育协会合作,制定一套完整的行业管理规范,涵盖项目的竞赛规则、选手的资格认定、教练员的标准等。这将有助于虚拟体育的规范化发展,并为将来在国际赛场上的竞争奠定基础。


在普及方面,降低设备成本是推动虚拟体育项目广泛推广的关键一环。

通过政策扶持让更多运动器材厂商投身虚拟体育赛道,形成良性竞争,可以缩短与国外一线厂商差距,推动虚拟体育技术革新。

通过政府补贴来降低虚拟体育设备的价格,可以让更多的普通群众有机会接触这些项目,激发更多人对虚拟体育的兴趣。

同时,各地方政府也可以充分利用地方体育资源,通过与学校和社区的合作,积极推广虚拟体育设备的使用,开展基层竞赛,培养民间爱好者。这种多层次的推广方式不仅能够推动虚拟体育的普及,也能进一步丰富全民健身的形式。

6

中国特色虚拟体育的发展前景

虚拟体育的发展前景在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下充满了可能性。

一方面,举国体制集中的资源和高效的统筹管理将使虚拟体育可以迅速获得推动力量,从而在短时间内实现技术和竞技水平的双重提升。

另一方面,单项体育协会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已有的组织体系,将为虚拟体育项目提供坚实的基础,确保项目在竞技和大众参与两个层面均能取得长足进展。


虚拟体育不仅是一项新兴的竞技运动,也是一种全新的文化现象。

它融合了传统体育的身体素质要求和电子竞技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能够吸引不同群体的兴趣。在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下,虚拟体育的发展有望成为体育产业的新增长点,为体育文化的创新与多样化注入新的动力。

未来,随着OEG等国际赛事的推动,虚拟体育将在中国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通过借助举国体制的优势,虚拟体育将不仅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体育的实力,也将成为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和推动体育产业多样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凭借中国特色的体制优势,虚拟体育的未来充满希望和机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