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公司集聚之后,像万科未来会占到总市场份额的8%-10%,整个市场约15万亿规模应该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这是郁亮2021年那个春节前的判断。

实际上,2024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成交规模跌破10万亿。

三年前,郁亮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恒大等“高杠杆”地产企业岌岌可危,而万科仍被视为“保守派”的代表,守着的是行业安全的底线。

但三年后,一切改变,它不是了。

万科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亏损为约450亿元,迎来史上最大年度亏损。

万科也由此进入国资接管时刻。

辛杰(集团董事会主席)、李锋(集团执行副总裁)、华翠(集团执行副总裁)、李刚(集团执行副总裁)、韩慧华(集团执行副总裁、财务负责人)等人接管董事会,赵正阳、肖静华、商德良、王智余、陈武、万梅、鄢伯通等人接管万科的核心业务——他们都有深圳国资系统的背景。

据一位接近万科的消息人士称,在被接管的同时,万科的内部清查也同步开启,2021年之后的高管薪酬都要被调查、追回,包括从合伙人渠道获得的。

风起万科。这一年,郁亮将迎来60岁生日——六十而知天命。

01

郁亮,1965年出生于江苏苏州,1990年在25岁的年纪加入万科。

这一年万科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上市,郁亮成为证券和投资岗位上一位出色的年轻人,并随着万科上市成功,很快进入了公司的核心管理层。

1993年,郁亮就升任了深圳市万科财务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开始扮演重要角色。三年之后,郁亮又晋升为集团副总经理,开始为万科搭建成熟的财务体系,这一动作也直接让万科在房地产行业的20年草莽阶段中快速冲到头部。

随后,万科加速管理体系的职业化进程。

1999年,王石辞去了万科总经理职务,改任万科董事会主席。

2000年,万科第一大股东深特发将股份出售给了华润集团,使得华润集团合计持有万科10.82%的股份,成为了万科第一大股东。

2001年,郁亮从王石手中接任万科总经理(总裁),标志着职业经理人制度在万科的全面落地。同时也意味着,郁亮成为王石的接班人,公司的2号人物。

这一年,郁亮36岁。王郁二人的合作已经超过10年。

不过,在大众的视野之中,万科团队冲在前的还是王石,而实际上掌管万科内部运营的郁亮却“面目模糊”。

王石与郁亮,虽然一个疾疾如风,一个稳健如土,但在两人搭伙时期,王石创造价值观,郁亮摸索方法论,共同塑造了一个理想的万科。


郁亮最近一条朋友圈

02

万科的下一个阶段,是从千亿开始的。

2010年,在房地产市场整体火热的助推下,万科销售额突破千亿,成为国内第一个千亿房企。

与此同时,郁亮也越来越多走到台前。

在公司外部,郁亮在媒体上的发声增多,“楼市上下半场转换”、“我国楼市进入‘白银时代’”等言论都曾引发行业轰动。

万科进入民营企业第一阵营之后,郁亮还于2012年还获得了CCTV第十三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称号。

在公司内部,王石开始放手,登山,甚至被人质疑:拿了高年薪,不管公司的事。

而郁亮主导推动的一系列计划快速落地。在人力体系方面,对万科影响深远的“180计划”在2010年开始实施,万科所有区域公司总部从80多人缩减到24人,集团总部从300人减少到180人,这些总部和区域的人才都被派到了一线公司。

郁亮认为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要保持“脑袋”和“身体”平衡,给“身体”更多自主权。

作者曾私下问过郁亮:万科人力和管理体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总部精简,区域的自主权大了,总部靠什么去强管控?

郁亮回答说,他手里保留着最重要的人事权和财权,万科要学习华为,要让万科离开任何一个高管都可以正常运行。

于是,万科开启了“区首轮换”制度。从万科初期加入的一些“老臣”也被密集调动。

这些变化,也间接促使了毛大庆、肖莉等人的离开。

与此同时,以“合伙人计划”为脉络,万科管理层开始在公司体系外布局投资、金融公司,最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影子”。

不过,万科并没有停下来,它只是在不同的阶段,在企业文化方面有了不一样的感官。

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很多人认为:万科变了。

03

2014年,郁亮断论:我国楼市进入‘白银时代’。

彼时,移动互联网冲击传统产业,年轻人在公共舆论中的话语权变大,国内的不同区域对比、社会结构加速剧变,而房地产似乎还是旧的。

郁亮想改变万科,或者说:想让万科跟着时代改变。

2015年4月,万科内部发文《万科集团内部创业管理办法》,鼓励司龄超过2年的内部员工创业,并把这个战略行动取名为“小草计划”。

万科甚至愿意为创业员工提供单个项目最高3000万元、累计最高3亿元的资金支持,换为项目股份。

“小草计划”是万科“事业合伙人制度”的补充,后者是内部合伙,前者是外部合伙。

而随着这一系列变革实行,万科内部系统中,开发板块的员工人数占比从19.7%下降到了12.4%。

与此同时,基于“白银时代”的判断,万科踩错了节点。

2014年,万科的拿地销售比降到了12%,不到销售额增长率25.9%的一半。但这也说明万科还在坚守它的一贯保守风格。

2014年到2016年三年间,万科都坚持了“去库存”策略,严控拿地销售比,终于在2017年成功丢掉了行业“老大”的位置。

经历“失去的三年”之后,万科又开始追赶,2017年,万科又开始增速,拿地销售比重回高位,达到41.3%——再次踩错节点。

这是万科略显错乱的时期。一位前万科员工说:(当时离开万科是因为)我们很多人都感觉,我们柔弱的身躯跟不上公司前进的步伐。

而在这个阶段,和万科的实际关联逐渐减少的王石,渐渐也给人一种感觉:他也已经不适配万科。


郁亮2024年最后一条朋友圈

04

2013年3月,万科内部的“珠峰行动”开班,万科从上到下都开始“必修”跑步课,高管更是如此。这个班由郁亮亲自担任班主任。

据说,“珠峰班”里的每个人都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挑战性的任务,一开始要求每个人都登珠峰,后来觉得不够现实,就修订为每个人都要跑马拉松,女性半马,男性全马。

但“珠峰行动”的最初目的是“培养万科未来事业的接班人”。

郁亮之后,万科的下一个接班人又是谁?

当时,很多人在思考这个问题,并跟随有一系列猜测,孙嘉、刘肖、王海武……

12年之后,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无稽之谈。就连中间出现的“万宝之争”、祝九胜空降、喊出“活下去”,都成为背景,以及命运的齿轮。

王石曾信过好几种宗教,在神秘的精神世界中寻找慰藉和未来的解法,这是他对抗命运的一种方式。

而郁亮,善于制定规则,他沉稳、内敛、克制。甚至有很多人觉得郁亮追求“中庸之道”,他什么都想要,速度要,规模要,质量要,口碑要,于之间寻找平衡。

不过郁亮也有疯狂的一面,他有纹身,在雪山上“拍裸照”。

人都是复杂的,一群人聚成的公司,也从来不会如此简单。正如命运的拨弄,让人分不清是偶然,还是必然。

但万科,必然不再是那个万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