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魏彤 广州报道

2月7日,天河区委、区政府召开2025年天河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 天河区科工信局局长刘翔发言并立下“军令状”,他表示,作为天河区科技与产业双肩挑部门,天河区科工信局将通过3个全力以赴,为天河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力以赴推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围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部署创新链,全力支撑“12126”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软件与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面谋划未来网络与量子科技、前沿新材料、具身智能、智能无人系统等未来产业发展,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化,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全力以赴推进经济稳增长,下非常之功、用非常之力、施非常之策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千方百计推进软件业、工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信业四个行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多打粮食”,为天河区委明确的5.5%增长目标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全力以赴抓好创新主体梯度培育,出台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引培一批具有高成长性、迅速裂变扩张基因的潜力型企业,发展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链条完备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企业成为规模贡献、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创新应用的主体。新增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力争突破100家、新增独角兽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力争突破10家。

当前,全球各国都在积极布局未来产业的发展,以抢占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刘翔在会后受访时表示,在发展未来产业上,天河在科研平台、技术成果、市场主体、人才支撑、载体布局五个方面极具优势。

科研平台方面,天河拥有23家国家级创新平台,613家省级创新平台,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研发基础。技术成果方面,天河机构近年来获得国家、省科技进步奖均占全省约两成、四成,部分项目已实现成果转化,产生广泛的经济效益。市场主体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2984家)、高企(2361家)、“独角兽”系列(45家)等创新企业各占全市两成以上,居全市前列;近年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家,服务23家科技企业上市。这些硬科技企业,能为未来产业发展焕发蓬勃生机。

人才支撑方面,天河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聚集了大批专业人才,既有以超过20名全职院士领军的高层次人才团队,也有每年超30万人高校、科研院所人才输出,可提供坚强有力人才支撑。载体布局方面,初步形成“一核两区多极”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未来3年将提供科创载体超800万平方米、高标准工业厂房超200万平方米,可为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刘翔表示,区科工信局将在加强创新主体梯度培育、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优化创新生态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谋划发展未来产业;谋划出台创新主体梯度培育专项政策,健全“从初创到上市”的培育链条,促进企业成为规模贡献、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创新应用的主体;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保持并适度提高R&D投入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加强政策指引,落实产业政策,在人才支撑、科技金融、载体供给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集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