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十六个民族,能有如今这样的盛况,靠的都是曾经的辉煌。

这些民族虽然有的有自己的语言和习俗,但是骨子里依旧是我们中国人的血脉。

然而有一个民族,可以说是“外来”的,只是因为靠着抗日的贡献,才成为了被我们接纳的一员。

那么这个民族是什么?你听说过吗?



从俄罗斯到新疆

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彻底改变了俄国的命运。战争无情,遭难的基本上都是民众,有的俄罗斯人失去家人,有的在睡梦中就遭了殃。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家园被毁的俄国人选择离开故土,逃亡四方。其中有一些幸运的俄罗斯人逃到了中国的新疆。

新疆这个地方,气候与俄罗斯的一些地方颇为相似。所以他们就留在了这个有着家乡味道的地方。



但是情况也没有他们想象得那么好,那时的新疆,正处于军阀混战的局面。

金树仁就是新疆的一个军阀,他看到这些俄罗斯士兵,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于是将他们变为自己的手下。

但是很多俄罗斯人都是有良知的,军阀干的事估计大家都知道,为了利益和权力,什么都干得出来。

因此许多俄罗斯人不愿意成为金树仁的工具,反而偷偷帮助普通百姓,最后甚至支持农民起义。打倒了这些军阀。



这些俄国士兵,或许正是出于对革命的理想,也或许是因为对战乱的厌倦,所以他们更加能体会中国人民的感受。

也就是这个时候,双方的命运开始紧紧绑在了一起。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场生死存亡的战争。

而在这个关键时刻,许多曾经在中国生存的白俄士兵站了出来,帮助中国进行抵抗。



从“归化军”到抗日先锋

这些俄罗斯族人凭借着自己曾在俄国军队的丰富经验,为东北抗日队伍贡献了许多的力量。

无论是在资源、军工企业的建设,还是在战斗经验的分享上,他们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很多俄罗斯技术人员和军事顾问直接参与了中国的武器研发,许多先进的军工技术得到了他们的传授。

俄国的某些战术理论,也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应用,为中国军队的反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他们没有忘记曾经对中国的承诺,更没有背离过中国的命运。

即便是苏联发生剧变之后,许多俄罗斯族人选择了留在中国,尽管回到故乡的机会摆在眼前,他们仍然选择了与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甘心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对于他们来说,中国早已不是一个“普通”的国家,而是他们第二故乡。

许多曾经的俄罗斯族人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认同了这里的文化。



即使今天,俄罗斯族的后代在中国依然保留着一些独特的风俗特色,比如俄罗斯式的婚礼、俄式餐饮等,但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中国社会。

在新疆,俄罗斯族人的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与当地的汉族人民有很多交集,他们与中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外来民族”。

如今,许多俄罗斯族人已经是中国公民,他们的孩子在中国出生并长大,他们的身份早已与中国紧密相连。



俄罗斯族的风俗和生活

俄罗斯族人最初定居在新疆,尤其是伊犁、乌鲁木齐等城市。

并与当地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等其他民族和谐相处。与俄罗斯的传统生活方式相比,他们在中国的生活有了一些新的改变。

俄罗斯族的住宅通常具有明显的欧式特色,房屋结构上多采用西式设计,尤其是传统的木质建筑,屋顶常常有较大的坡度,窗户较大,室内家具也较为西式。

然而,随着中国时代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族家庭选择居住在高楼大厦中。



许多俄罗斯族人能说流利的汉语,但对于一些年长的俄罗斯族人来说,他们仍然主要使用俄语与家人和朋友交流。

尤其是在新疆偏远地区,俄罗斯族社区的孩子们经常在家里使用俄语,在学校则学习汉语。

俄罗斯族的饮食文化在中国新疆表现得尤为独特,融合了俄罗斯和中国本地的元素。他们的传统食物包括俄式饺子、烤肉、各种酸奶以及独特的俄罗斯面包等。

在新疆的俄罗斯族聚集区,你还可以看到一些专门出售俄罗斯食品的小店,如俄式酸奶、俄罗斯香肠和俄式咖啡。



俄罗斯族人传统的节日食物,如彼得堡汤,由土豆、胡萝卜和洋葱等食材制成,和红菜汤,用甜菜、土豆等做成的汤。

俄罗斯族与中国传统的春节庆祝方式有所不同。除了参与汉族的春节庆祝活动外,他们更注重庆祝俄历新年,也就是圣诞节。

大多数俄罗斯族人信仰东正教,这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东正教是俄罗斯的传统宗教,其教义和仪式对俄罗斯族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于信奉东正教的俄罗斯族人来说,宗教节日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复活节和圣诞节。

复活节期间,俄罗斯族家庭会参加教堂的弥撒,并且准备传统的复活节食品,如复活节蛋糕(kulich)和染色的鸡蛋,大家聚在一起享受一顿丰盛的餐宴。

对于一些年长的俄罗斯族人来说,教堂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周的礼拜仪式对他们来说具有巨大的精神意义。

除了复活节和圣诞节,俄罗斯族还有一些本土的宗教仪式和庆祝活动。

比如,“圣母升天日”是俄罗斯东正教的一个传统节日,俄罗斯族人会举行庄严的宗教仪式,并祈求平安和祝福。



尽管俄罗斯族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但他们与周围的其他民族(如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相互交流和融合。

尤其在新疆,俄罗斯族人和其他民族常常分享节日庆典和美食,互相学习和尊重彼此的传统。

这种文化的互补性和包容性,使得俄罗斯族能够在中国融入社会,同时保持着自己的特色。

随着时代的变迁,俄罗斯族在中国的身份认同也发生了变化。



许多年轻一代的俄罗斯族人已经习惯了中国的教育体系和社会环境,他们不仅熟练掌握汉语,而且在社会上大多没有任何文化隔阂。

俄罗斯族的孩子们通常在学校学习汉语,参加中国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并逐渐融入主流社会。

在一些地区,俄罗斯族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小众群体,虽然他们保留着许多俄罗斯传统,但更多的是以中国公民的身份参与到社会建设中。

他们在政府、教育、企业等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影响力,许多俄罗斯族人已经成为了中俄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两国人民提供了更多的了解和合作机会。



结语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要认识到,所有的民族无论是“外来”还是“本土”,都应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共同发展。

无论是俄罗斯族、汉族还是其他民族,只有携手合作、共同进步,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因此,面对俄罗斯族的历史与现实,我们应该以更加包容、理解的心态,推动民族之间的融合与共同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多元的社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