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浩

春节假期刚结束,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2025年“新春第一会”如期召开。从2021年4月25日国务院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算起,到明年4月25日,济南起步区获批就整满五年。从“五年成形,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的建设发展时序看,2025年,对于济南起步区格外重要。


如果把“三步走”建设发展时序看作一场接力赛,今年就是第一棒交接前的关键期,能否在第二棒中抢占先机,加力提速至关重要。随着“新春第一会”的召开,济南起步区打开加力开关,奋力冲刺向前。

加力冲刺新区如何信心十足

“新春第一会”来看,在政策及资源禀赋加持,起步区上下对实现五年成形充满信心。

一方面,在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的持续赋能下,起步区正驶入发展快车道。梳理发现,从起步区成立之初,国务院批复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到去年济南新的国土空间规划批复;到今年初中央审议的《关于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中央到省市,几乎每年都在为推进实施黄河战略谋划蓝图,为起步区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支持引导。


另一方面,各层级的高度重视,不断为起步区建设提速加码。去年3月,省委常委会罕见地开到了起步区,会上专门提出了要“推动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平台”“促进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的定位。

起步区自身来说,当前新区加速冲刺的势能已经形成。细数起步区近几年发展节奏,不难发现,如今一批跨河通道已经建成通车,崔寨组团以中科、比亚迪、会展等为代表的经济组团也已经迅速成长,链式发展。大桥组团作为济南城市副中心也已于去年全面拉开建设场面。重点产业落地达产,迅速起到引领带动作用,比亚迪、爱旭等重量级产业项目投产达效,工业产值四年增长16倍,有望实现千亿元大关突破。


“经过三年多的夯基垒台,已经为起步区加快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展现绿色低碳新城形象。”起步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从大会公布的经济指标看,2024年起步区12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列全市第一,新区加力冲刺的劲头儿正猛。

加力冲刺新区如何精准发力

新的一年,尤为关键。从哪里突破,将决定成败。“新春第一会”安排部署了2025年五大重点工作,分别是加快推进项目提升,加速提升承载能力,加强重点片区打造,加力补齐短板弱项,加大支撑保障力度。


加快、加速、加强、加力、加大,一张白纸起新城的起步区,正在全力以赴做加法。以众所周知的新能源汽车为例,从2023年达产24万辆,到2024年达产36万辆,再到今年计划下线50万辆,三年三个大台阶,下线速度从去年平均90秒一辆,到今年有望60秒一辆,大项目的引爆效用是起步区加力冲刺爆发的速燃剂。今年起步区还要引进50亿元大项目不少于2个,让加力冲刺后劲儿十足。

全力以赴做好加法同时,2025年起步区还不断加快释放自身潜能,措施也很明确——改革。用大会上一句话来说,起步区“因改革而生”,也必将“因改革而兴”。改革才能创新,创新驱动发展。中新绿色科技研究院、黄河机器人创新院、以空天动力为核心的创新平台、建立未来产业重点项目储备库……

加力冲刺,新区如何协同发力

“五年成形,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的接力赛,拼的不仅是单兵能力,更考验团队作战精神。起步区的发展崛起,更要思考如何协同发力,才能更长久地冲刺。


“新春第一会”围绕这方面也作出一系列新安排。

在片区开发建设中,大会鲜明提出,积极对接头部企业,探索“投-建-运”一体化开发运营模式,制定“城市合伙人”开发工作方案,让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起步区建设,共享发展红利。譬如,在开放合作中,持续深化对新加坡的合作交流,在做好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规划和重点项目建设同时,推动一批产业项目落地,让中新合作务实创新共赢。


在区域内部协同发展上,大桥组团加快示范区建设,崔寨组团加快导入新兴产业,孙耿组团依托爱旭项目,探索综合开发新模式,打造“绿色产业新城”,太平组团聚焦现代农业、现代种业、现代乡村发力乡村振兴。“南城、中镇、北乡”齐步跑,确保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路上一个不掉队,都有新奔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