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5日,以色列国防军在黎巴嫩南部地区展开迄今规模最大的一次空中打击行动。此次行动调动包括第一战斗机联队在内的多支空军部队,动用最新型号的F-35"闪电"战斗机以及F-15"鹰"式战斗机等主力机型。

以军在停火协议生效后的24小时内发动突袭。行动中,以军采用"蜂群式"攻击战术,大量战机与无人机协同作战,形成立体打击网络,有效突破防空系统,最大限度降低己方战机损失。

真主党多个战略要地被精确打击,包括分布在贝卡谷地的地下军火库和位于贝鲁特南郊的指挥控制中心。这些设施的损毁将严重影响真主党近期的军事行动能力。其位于黎巴嫩东部山区的无人机研发和生产基地也在此次打击范围之内,这将直接削弱真主党的远程打击能力。

真主党自2023年10月初开始,持续对以色列北部边境地区实施军事打击。真主党采取多样化的军事手段,包括常规炮击、导弹突袭以及无人机渗透等多种作战方式。这些军事行动显示真主党作战能力的提升,也反映其战术策略的转变。

真主党近期自主研发的无人机系统展现较强的穿透能力,在电子对抗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明显提升。真主党开发的新型无人机具备超过300公里的作战半径,使以色列中部地区处于其打击范围之内。

真主党的军事打击呈现高度规律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其军事行动具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导向,主要集中在以色列北部的军事设施、通讯设备和战略要地。这种持续性的军事压力消耗以军的防空资源,迫使以军在北部边境地区保持高度戒备状态,间接影响以军在其他战区的军事部署。

在持续作战状态下,真主党保持稳定的军事打击频率,表明军备储备和补给系统具有相当的规模和效率。这种持续作战能力反映真主党近年来在军事组织结构和后勤体系建设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以军此轮军事行动的核心目标是重塑地区战略平衡。以色列试图通过对真主党的大规模打击,打破伊朗支持力量在中东地区构建的"抵抗轴心"。

自停火协议生效以来,以军在黎巴嫩南部地区共实施超过390次军事行动,其中包括163次定点清除行动和227次军事设施打击任务。以军已完成对真主党在黎巴嫩南部地区超过75%军事目标的打击任务,包括47个指挥控制中心、89个武器制造厂、以及156个军事训练设施。

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在阿勒颇省北部地区发起大规模军事进攻。这次突袭行动采用闪电战术,在72小时内控制包括战略要地泰勒里法特在内的13个重要村庄。

当前冲突已造成加沙地区超过23,000人伤亡,其中包括大量平民。在此背景下,哈马斯代表团已抵达开罗,就停火方案进行谈判。

约旦已在与叙利亚边境地区部署额外的3个机械化步兵旅,同时加强对叙利亚难民的管控。黎巴嫩政府则在贝鲁特南郊建立4个临时安置点,为可能出现的难民潮做准备。如果冲突进一步扩大,可能导致超过50万人流离失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