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新绛县贡院巷张灯结彩、人潮涌动。记者 兰立强 摄
黄河新闻网运城讯(记者李冰蕊)“假日经济”热力十足,城市文旅活力四射,这个春节,运城就“巳”这么火。
2025年春节假期,全市52家A级景区正常开放50家,关闭2家,开放的A级景区、岚山根景区和旅游度假区累计接待人数398.75万人次,同比增长18.65%;累计门票收入2380.69万元,同比增长56.85%;累计经营收入5650.44万元,同比增长41.03%。
根据山西省旅游大数据统计分析,运城市春节假期全域接待游客 440.72万人次(全省接待国内游客2800万人次),占比全省 15.74%,排名全省第一。
春节期间,永济普救寺景区游人如织。 陈春明 摄
为什么今年有这么多人,从四面八方涌来运城过年?
2025年是首个“非遗版”春节,运城备足了诚意,做足了准备,创新策划了“河东春意浓 好运正当时——集好运·寻年味·好运之城过大年”新春文旅主题,坚持线上线下联动、市县两级联动、景区景点联动,集中举办16项市级活动和100余项县级活动,以丰富的产品供给、贴心的旅游服务让八方来客畅享喜庆假日,也让“年”这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在运城留下新印记。
图为盐湖景区舞龙表演。
非遗民俗让年味兼具文化
作为首个申遗成功后的春节假期,追着“非遗”过大年成为这个假期旅游市场的潮流,携程、同程、飞猪、途牛等各大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包含非遗景点、非遗体验的“非遗游”热度较去年大增30%~40%,携亲友逛灯会、赏民俗表演等内容最热门。
运城历史悠久,文脉厚重,这里有4500万年前世纪曙猿的啼叫,还有243万年前文明的火光……春节假期,绛州鼓乐、高跷走兽、非遗集市等活动相继展开,共同编织成运城春节独一无二的文化盛景。
市民游客走进运城博物馆的非遗市集。记者 张萌 摄
运城博物馆的非遗市集里,人们参观体验永济葫芦雕刻、芮城布艺、掐丝珐琅、剪纸等非遗技艺,品尝闻喜煮饼、稷山麻花等非遗美食,边逛边吃边学,收获一站式打卡的乐趣;绛州署景区里,身着古代官服的“县太爷”带领众“衙内”走出州署,向游客们拱手送上新春祝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绛州鼓乐演出引得观众掌声、叫好声连连不断;永济鹳雀楼景区内,民间艺人们表演社火“背冰”,受到游客的热烈欢迎……
这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不仅是节日的系列活动,更是一次城市文化的生动展示,游客在领略运城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也让古老的非遗民俗绽放出更加迷人时代光彩。
春节期间,绛州乐楼上演绛州皮影戏《桃花计》。记者 兰立强 摄
多彩活动让年味更加时尚
在运城,春节不仅仅是传统民俗的延续,更是一场与新时代潮流的完美结合。
最近,运城盐湖的“飞天火壶”表演、打铁花、火焰钢琴等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刷屏”,网友们纷纷感叹太美太震撼。“飞天火壶”表演将火壶表演与水上飞人项目结合,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盛赞“仿佛看见了凤凰涅槃。”
人民日报盛赞运城盐湖“飞天火壶”表演。
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创新推出“红关公”与“黑悟空”新春巡游盛宴、“游关庙寻财神”集章打卡送好礼等活动,极大地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度。
永乐宫景区邀请专业的汉服NPC复原《朝元图》上的“神仙玉女”,让游客在天衣飞扬的汉服舞蹈中,与千年文明对话,感受“万物归元”的神圣。
城市年味的塑造不仅仅依靠历史的积淀,更多的是不断汲取新的活力,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让年味由单一走向多元,愈发丰富多彩。
文商共舞让年味充满活力
今年春节,运城市紧抓“以商增值”这个鲜明导向,瞄准春节消费市场,创造新场景、开发新爆款、提供新体验,努力用好产品烘热大市场,奋力开启“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热点门户”新征程。
运城盐湖景区、夏县天沐·夏都温泉酒店举办了温泉嘉年华暨首届运城温泉文化旅游节,并推出线上门票优惠政策、市民优惠卡、交通优惠政策。
永济市举办迎新春年货节暨惠民促消费系列活动,通过发放消费券、限时折扣与满减及抽奖互动等活动,最大限度激发游客的消费热情。
河津市举办“非遗年货购物月”,通过搭建非遗产品展销平台,展销当地非遗美食产品。
此外,政府加大对文旅产业的支持力度,开通全域旅游“城景通”免费直通车,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共同推广运城旅游年票、“跟着悟空游运城”旅游一卡通、“秦晋之好”旅游惠民年卡,大大提升了运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让新年气氛深度融入城市肌理,全方位覆盖游客“吃喝玩乐”,便是运城诚心实意的“迎客”答卷。
春节假期,运城用一场场精心准备的文旅活动,将浓浓的年味烙印在人们心中。从非遗传承到民俗文化,从城市展馆到景区公园,运城正以文商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激荡旅游市场“一池春水”,收获人气、口碑双赢的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