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易佳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冬日的浏阳市普迹镇,浏阳河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午后沿着环河步道走一走,成了普迹镇新府村村民周义秋的一大享受。
昔日污浊、杂乱的浏阳河变得清澈、美丽,沿河散步的周义秋笑得格外开心,“以前大家是绕开河边走,现在经常可以看到河里有人游泳!”近年来,长沙市开展浏阳河治理保护,淘汰水泥、造纸、煤炭等落后产能134.3万吨,日均污水处理能力较2015年提升近3倍。
日前,水利部公开发布2024年幸福河湖优秀案例,浏阳河等24条河流入选。从“黑”“乱”“差”到“河安湖晏”“岸绿景美”,这24条河流流淌着怎样的“幸福密码”?从近日水利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可窥见一斑。
《意见》从提升河湖安全保障水平、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清洁美丽、推动河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保护传承弘扬江河文化5个方面,部署了幸福河湖建设的任务。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小勇告诉记者,当前,我国河湖治理保护进入以打造幸福河湖为目标的综合治理阶段,工作重点、难点主要集中在河湖安全保障、生态环境提升和生态价值实现等方面。
“‘河安湖晏’是幸福河湖的首要目标,也是河湖治理的重要任务。”刘小勇说,《意见》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依法依规严格管控河湖行洪蓄洪空间。开展河湖综合治理、严格河湖空间管控、畅通行洪通道是减轻洪涝灾害风险的重要路径,主要措施包括:完善河湖防洪设施体系,严格河湖管理范围刚性约束,优化河湖岸线开发利用,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审批监管,统筹推进退圩还湖,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常态化规范化等。
如何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清洁美丽?刘小勇认为,需要多措并举,开展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面提升河湖生态环境主要措施包括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持续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加强河湖生态流量管控、严格入河湖污染物管控、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修复重要生物栖息地等。”
“要坚持近自然修复理念,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按照河湖自然属性特征,综合考虑河道、水流、植物、动物等河湖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河湖生态系统进行修复重构,使河湖尽可能保持自然景观特色,还给老百姓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刘小勇说。
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刘小勇认为,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应提升河湖安全保障水平,按照规划开展流域河湖防洪设施建设,完善洪涝灾害防御体系,立足防大汛,坚持预字当先、以防为主,构筑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固防线。
“要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在幸福河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健全河湖长制责任体系,建立完善党政主导、河长牵头、属地负责、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各级河长制办公室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推进,抓好任务落实。”刘小勇说,“要拓宽幸福河湖建设的资金渠道,推动建立幸福河湖建设成效与河湖领域项目和资金安排挂钩机制,倡导地方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投资参与幸福河湖建设。”
刘小勇补充,要依法严格监管,发挥“河湖长+”作用,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部门协作,健全部门联合执法、跨界河湖共保联治、涉河湖重大问题调查处置等工作机制,坚决依法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同时,结合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加强“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建设,动态监测河湖空间及生态系统的变化,提升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