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陈景圣
台湾政坛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动荡与困局,而民进党在这种时刻的表现,更是将岛内政治乱象推向了一个新的低谷。最近,民进党一再向在野党喊话,要求其“倒阁”,这种极端且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暴露了民进党应对政治危机的无能,也让人看到了其日益堕落的政治风度。台湾民意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直言不讳,批评民进党此举“简直像无赖”。这一言论引发了广泛关注,也让我们看清了当前台湾政治的深层次问题。
首先,民进党呼吁“倒阁”的背后,反映出其对于政治责任的回避和对权力斗争的过度依赖。根据游盈隆的分析,民进党的这一举动,完全是将其政治无能和对民众诉求的漠视转嫁给了在野党。这种不负责任的政治操作,不仅无助于解决台当局的实际困境,反而在加剧政治僵局的同时,进一步破坏了台湾的宪政秩序。游盈隆怒斥民进党这种“倒阁”口号简直是“无赖”行为,他认为这表明民进党已经完全失去了正常政府应有的政治理性和责任担当。
民进党喊话“倒阁”,不仅是对宪政体制的公然挑衅,也是对台湾民众智商的严重侮辱。台湾的政治已经陷入无休止的恶性循环,民进党在施政无力、改革停滞的情况下,转而以“倒阁”这种极端言辞来应对岛内深层次的政治危机。这种做法完全是在推卸责任,而非解决问题。尤其是在当前社会矛盾愈发激化,民众对政府失望至极的情况下,民进党不仅没有通过切实的改革来稳定社会,反而采取这种低级的政治对抗,极大加剧了政治的不稳定性。
游盈隆对民进党的批评不仅直指其政治行为的低劣,更从制度角度揭示了台湾宪政体制的严重缺陷。自1997年第四次“修宪”以来,台湾的“责任内阁制”已经被彻底破坏,导致如今的行政机构负责人可以不经民意机构同意任命,且可以对民意机构的决议进行反复复议。游盈隆认为,这种制度设计的缺陷,是导致台湾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之一。在这种“无法制约”的政治体制下,民进党能够肆无忌惮地进行这种政治操控,长期无视民意,而“倒阁”口号的喊出,正是这种无责任政治体制的直接体现。
不仅如此,民进党的这一行为还进一步暴露出岛内政治缺乏有效治理的现实。从民进党内部的动荡到在野党对立再到民众的反感,台湾社会的政治格局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分裂状态。民众对政治的信任度急剧下降,民进党却依然沉浸在政治对抗的泥潭中,无法自拔。游盈隆也不无担忧地指出,如果这种政治僵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台湾的政治局面很可能会在接下来的选举中继续恶化。
面对如此困局,民进党反而选择通过喊话“倒阁”来转嫁矛盾,这无疑是对台湾政治环境的一种蔑视。民进党显然并未意识到,单纯依靠这种口号化的政治博弈,不但无法解决社会困局,反而让民众对政府的信任降到谷底。台湾的民众早已看清楚,民进党并非一个能够为民众谋福利的政府,它更多的是一个为了党派利益而不断制造纷争和内耗的政治集团。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政治口号和花招都无法掩盖其施政无能的事实。
游盈隆的批评并非空穴来风,他从台湾宪政体制的角度深入剖析了这一政治僵局的根源。台湾的“宪政体制”本身存在诸多缺陷,其中最为致命的便是责任内阁制的缺失。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之间的“拉锯战”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这种长期的政治对立,已经深深影响了台湾社会的稳定性。民进党不断对在野党喊话“倒阁”,仅仅是这一政治恶性循环的延续,却并未提出任何实质性的解决方案。这也正是游盈隆在言论中所指出的“无赖”行径——民进党不仅无法面对问题本身,甚至不再尝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台湾政治的现状,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蓝绿对立或政党斗争的问题,而是深层次的制度性困境。当务之急,是对现行政治体制进行彻底反思和改革,而非继续通过无聊的口号和政治斗争来为自己的无能辩护。如果民进党继续将“倒阁”当作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那么台湾的政治局势恐怕将永远停留在这个恶性循环中,无法自拔。
台湾政坛目前的政治困局,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蓝绿对立所能解释的。政治体制的失灵,民众的不信任,以及政党内部的分裂,使得台湾的政治环境变得日益恶化。民进党在这种危机面前,依旧选择通过喊话“倒阁”来掩盖其无法施政的事实,无疑是在将台湾的政治推向更加混乱和不确定的深渊。只有当台湾真正面对自己的政治现实,并进行根本性变革时,才有可能打破这一政治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