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反诈
蛇年行大运
反诈不能停
春节期间
买车票,换积分
平安返程,快乐过大年
是每一个人的愿望
大家在快乐过年的同时
防骗反诈也要上心
可千万别被骗子钻了空子
最后掏空钱包
东坡公安为您准备了
这份“春节防诈骗预警指南”
带大家一起识破春节期间
易遇到的电信网络诈骗套路
请注意查收
▲资料图:春节前后是电诈高发期。
春节期间
“接班”的就是“红包诈弹”
“春节假期,抢红包是必备娱乐项目
但不是每个红包都能抢
有些就是‘红包诈弹’,里面装有木马程序
点击后直接盗取个人信息
甚至让你的钱包‘清空’”
另一种“红包诈弹”藏得更深
也是目前较为常见的
电诈链条上的“黑灰产”人员
会以小红包来诱人入群
这种群通常是“引流”的
简单说就是为骗子筛选受害人
进去了,就真成人家院子里的韭菜
骗子啥时候想割就能割
真实案例
2025年1月30日晚,东坡反诈中心收到精准劝阻平台的预警信息。接到预警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李先生(化名)取得联系,并迅速与其见面核实情况。经了解,李先生近日收到一个陌生快递,内有一封标题为“京东年货节”的感谢信。信中附有二维码,李先生扫码后联系上了所谓的“客服”,并被拉入一个群聊。在群内,李先生按照客服指示,不仅领到了多个红包,还收到了所谓的“年货礼品”。尝到甜头后,李先生对客服深信不疑,甚至在派出所工作人员与其见面时,他仍与骗子保持联系。民警立即向李先生指出,这是一起典型的刷单诈骗。骗子以礼品为诱饵,逐步引诱其上当受骗。随后,民警向李先生详细介绍了类似诈骗案例,李先生这才恍然大悟。由于劝阻及时,成功确保了李先生20000元资金的安全。
▲陌生快递中的“感谢信”
套路分析
1、 发布高利信息
骗子通过QQ群、微信群等社交平台发布“红包返利规则”,并附上虚假的“成功返利截图”吸引受害者加入。这些截图看似真实,实际上是骗局的诱饵,目的是让受害者放松警惕,加入该群体。
2、诱骗“转账”
一旦加入群组,骗子会要求受害者交纳“手续费”或“保证金”,并承诺通过参与红包返利游戏赚取更多钱财。最初,骗子可能会给出一些小额返利,建立信任关系。然而,随着参与的深入,骗子会以各种借口(如“平台限额”或“提现问题”)要求继续支付费用,直到受害者不断投入更多资金。
3、收钱跑路
当受害者想退出并要求返还已投入的钱时,骗子会直接拉黑或删除受害者,无法再与其联系。此时,所有投入的钱财已被骗子骗走。
警方提醒
春节来临,各平台的抢红包大战一触即发,一些虚假红包链接也借机席卷而来。不法分子利用朋友圈、微信群,用免费领取现金红包作诱饵,散播虚假链接,要求用户关注微信号或填写个人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账户密码等信息,非法获取用户个人信息。下载手机APP,应到正规的、经过安全检测的应用商店进行下载。要警惕来源不明的红包,注意识别恶意链接!遇到需要输入密码、验证指纹、填写信息、满足特定条件的红包,一定要提高警惕。这些极有可能是盗取信息和资金的“红包诈弹”,不是惊喜而是惊吓。
春运期间也是诈骗高峰期
其中最令人愤怒的就是票务诈骗
不仅令人破财
甚至有可能会耽误受骗者的行程
真实案例
2025年1月19日下午,市民张女士(化名)接到一个自称是航空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声称张女士即将乘坐的航班因机械故障取消,并告知其可改签航班。由于张女士此前购买了航班延误险,对方称航空公司将向其进行赔付。在通话过程中,张女士按照对方要求下载了屏幕共享会议软件(会议宝APP),并在对方指导下提供了自己的银行卡号。此时,辖区派出所的反诈专员已通过预警平台发现张女士可能遭遇诈骗,随即拨打了劝阻电话。张女士接到劝阻电话后,才意识到自己正在遭受诈骗。经反诈专员检查其手机发现,张女士收到过多条银行验证码,均被对方通过屏幕共享APP获取,导致其银行卡内5600余元被转走。所幸劝阻及时,银行卡内剩余钱尚未被转走,成功避免了进一步的财产损失。
▲ 骗子通过屏幕共享APP获取验证码从而 转走张女士账户中的钱
套路分析
机票退改签骗局是指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旅客的订票信息后,冒充航空公司或OTA(在线旅行社)客服,以航班延误、取消或改签为由,主动联系旅客并提供虚假的退费或理赔服务。在此过程中,骗子通常会诱导旅客下载指定的APP或进行屏幕共享操作,进而窃取个人信息和资金。
常见手法:
1.冒充身份: 诈骗分子会通过电话或短信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人员,声称航班出现延误、取消或改签等情况。
2.精准信息: 他们能准确报出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证号、航班信息等,以增加信任度。
3.提供补偿: 诈骗分子通常会主动提出给予受害人一定的赔偿或补偿,诱导受害人进入下一步操作。
4.诱导下载软件或共享屏幕: 以验证账户信息、理赔通道畅通等为由,诱导受害人下载视频会议类App或共享屏幕,从而套取受害人的银行卡账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
5.转账验证: 诈骗分子会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进行转账操作,如验证账户安全、解冻卡、刷流水等,最终转走受害人的资金。
警方提醒
春运期间,搭乘火车、飞机走亲访友、旅行过年的朋友不在少数。一些不法分子冒充车票代购人员或航空公司客服,以“代买车票,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签服务”为由,诱骗购票人员多次进行汇款操作,实施连环诈骗。进行票务查询、购票、退改签服务,一定要使用官方网站、正版手机APP或拨打官方客服电话进行操作。切勿在安全性未知的网页界面、手机APP上输入自己的隐私信息、进行转账汇款。
寒假期间
刷视频、玩游戏
成了很多孩子的
休闲放松方式
骗子们利用未成年人缺乏安全意识
自身辨别能力不足
以及家长没有那么多时间监管等安全“漏洞”
以简单而又低劣的骗局
疯狂“专攻”中小学生
有免费/低价皮肤“送上门”
你以为捡到了便宜?
可屏幕对面的他们却是个“骗子”
真实案例
2025年1月17日晚,豆豆(化名)在刷短视频时,看到一则声称可以免费领取“蛋仔派对”游戏皮肤的广告。豆豆随即使用手机QQ扫描广告中的二维码加入群聊,并收到一个新的领奖二维码。然而,当他扫描该二维码后,对方却以豆豆是未成年人为由,声称需要监护人的手机号码来解除账号风险。豆豆误以为只是正常的解除风险操作,便按照群内提示添加了一位所谓的“客服”。该“客服”随后亮出伪造的“警官证”,冒充“警察”身份,声称豆豆作为未成年人领取游戏皮肤属于违法行为,并要求其配合“警方”解除拦截,否则将起诉豆豆的家人并抓他们坐牢。在对方的威胁和诱导下,豆豆陷入恐慌,按照对方的指示开启视频聊天,并使用其母亲的手机,多次向对方转账合计3290元。
▲骗子与豆豆(化名)的聊天记录
套路分析
1.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虚假引流广告,以“免费领取游戏皮肤”“低价购买皮肤”等字眼诱导小朋友上钩。
2.诈骗分子引导小朋友添加其QQ、微信等社交软件,待受害人添加好友后,骗子会用各种话术,诱导小朋友使用家长的手机进行汇款。利用长辈疼爱孙子这一点,让小朋友去说服或引导家长一步步去按照骗子的要求去进行输密码、刷脸等操作,从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
1.家长要定期检查孩子使用的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检查孩子的上网情况。对于孩子必须使用的电子设备,要检查设备上软件安装情况。
2.日常生活中家长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骗教育。例如,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链接一律不看、不理、不点,不要理会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轻易接受“游戏好友”搭讪或添加陌生人为好友。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
3.家长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手机、付款码、银行卡账号、密码、支付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和物品,开通免密支付要谨慎。
来源:东坡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