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农历腊月二十二,德宏州盈江县卡场镇阳光明媚。
上午10时,畹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卡场分站民警郭礼荣带着刚刚采购的一车“年货”,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驶向边民通道所在地——木嘎洋。
木嘎洋位于德宏州盈江县卡场镇东部,与缅甸毗邻,海拔1200米,卡场边民通道就在此。这里沟壑纵横、河流湍急、森林茂密,是蛇虫鼠蚁栖息地,由畹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卡场分站和德宏边境管理支队卡场边境派出所民警共同值守。
“相比以前,现在的木嘎洋已经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车辆穿梭在密林深处,郭礼荣一边开车一边说道,“这几年,通道在原执勤点的位置上新建了出入境检查室,还改建了宿舍、增扩了生活区、配齐了各类设备……过去大伙期盼的事,如今一件件都变成了现实。”
听着郭礼荣讲述,记者的思绪回到两年前:一面五星红旗、一根铁栏杆、两间活动板房,就是木嘎洋执勤点的全部家当。
说话间,卡场通道已出现在眼前。走进通道,4条出入境通道井然有序,办公室、备勤室、机房等办公场所分间设立。走进生活区,又有惊喜发现:曾经的大通铺变成了独立的民警宿舍,空调、洗衣机、健身室……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边关建设日新月异,边民通道也焕然一新。畹町边检站卡场分站执勤一队副队长岳希才说:“这些年,随着国家日益富强,一线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都得到了很大改善,我们坚守国门、戍守边关的信念也愈加坚定。”
14时,经过短暂休息,民警开始贴春联、挂灯笼……与通道上逐渐浓郁的年味相比,巡逻道上的民警肩扛五星红旗阔步前行,在森林茂密的边境线上显得耀眼夺目。
“我们除在通道的正常查验工作外,还担负着左右两翼4公里的巡逻任务,主要是检查是否存在破坏拦阻设施、走私偷渡等违法行为。”岳希才刚介绍完,巡逻人员就来到了一处近70度的斜坡。他指着肉眼可见的坡底说:“下面就是界河和中缅第18号界桩,也是我们这次巡逻的终点。”
话音刚落,岳希才一马当先扒着两侧的树枝就钻进了只容得下一人通过的边境小道,民警一个个紧随其后,经过近20分钟的缓慢前行,终于抵达了任务终点。
“大家仔细点,把沿线的拦阻设施都检查一遍。”岳希才告诉记者,越是临近春节,越要时刻保持警惕,在这片青山绿水的边境线上,不时会出现一些“不速之客”。
时间的指针来到次日凌晨,一条突如其来的警情打破了边境线的宁静:值班员注意,通道左侧100米处有情况,请前往查看。
闻令而动,岳希才迅速组织民警前往通报地点进行查看,发现周围树枝有被踩踏和砍动的痕迹。“应该是有人偷渡进来了,刚过去没多久。”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岳希才果断将情况上报,并组织警力在各个通道进行围堵。
设卡围堵、循线追踪……岳希才带着执勤民警与支援的警力协同配合,经过近4小时的围追堵截,在边境某路段成功抓获涉嫌偷越国(边)境的犯罪嫌疑人6名。
22日8时,天边晨曦初露,卡场通道执勤民警如往常一样整点打开国门。10时,从境外回国的边民李某来到入境通道,看着已经贴满对联、挂着灯笼的国门,他笑着对执勤民警说道:“终于回到家了,新年快乐!”
本报记者 杨子庄 通讯员 杨佳林
【记者手记】
“现在我们住的都是单间宿舍了”“你有空再来木嘎洋看看”……临行前,郭礼荣对我说。
木嘎洋,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但它却犹如一把“弓”屹立在边境线上。时隔两年,当我再次走进这片土地,变化尽收眼底。
曾经,一根铁栏杆、两间活动板房,就是木嘎洋临时执勤点的全部家当。如今,已是各类设施一应俱全的抵边检查室。
“木嘎洋,被夹在大山深深的褶皱里。”夜幕降临,一轮明月缓缓升起,国门上空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郭礼荣转头对我说:“这里,与城市里的繁华不同,更多的是边关冷月的诗意。”
验放边民、巡逻踏查、打击跨境违法犯罪……一茬茬移民管理警察接续战斗,在巍峨的国门下、湍急的河水边、茂密的森林中,面对维护国家安全第一道屏障,用日以继夜的坚守换来了国门边境的安宁。
这份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的守护背后,体现的是移民管理警察守国门、护边境的坚定决心,更是负重前行的使命与担当。
本报记者 杨子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