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郑兆瑞:扎根边疆的缉毒先锋
法治日报记者 石飞 通讯员 谢丽勋 李阔
每天清晨,云南德宏边境管理支队木康边境检查站副站长郑兆瑞总是早早起床,穿上执勤服,带上警用八件套,带领执勤组走向执勤场,开始一天的工作。
作为一名有21年缉毒经验的移民管理警察,郑兆瑞累计破获毒品案件850余起,缴获各类毒品500余公斤,荣立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7次,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第五届“十大边防卫士”等荣誉。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决同贩毒分子斗争到底,多查一克毒品,让人民群众少受一分危害!”这是郑兆瑞写在入党申请书中的话。21年来,郑兆瑞坚持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履行诺言。
“当时太紧张了,连‘请出示证件’这一标准用语都忘说了。”郑兆瑞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说,第一次执行公开查缉任务受挫后,自己并没放弃,而是努力学习查缉实战技巧,白天钻车底盘、爬车顶、搬货物,晚上自觉加强理论知识学习,讨教如何处理疑难问题。
郑兆瑞所在的木康边境检查站驻守在320国道芒市至保山段双坡垭口处,扼守进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咽喉要道,建站40多年,该站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7次,查获涉毒案件1.3万余起,缴获各类毒品13吨、易制毒化学配剂400多吨。
长时间从事公开查缉工作,郑兆瑞在一次次敬礼、弯腰、搬运货物工作中,查缉技术突飞猛进,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2015年7月,郑兆瑞在对一辆由保山开往芒市的大货车开展查缉时,敏锐地闻到一股“醋酸”气味,随后他立即对货车进行详细检查,当场查获易制毒化学品18.8吨。
面对近年来贩毒分子藏毒运毒手段不断翻新、大宗毒品贩运路线转移、运毒方式更加隐秘等挑战,郑兆瑞积极向该站党支部建言献策,通过探索“智慧二线边境检查站”转型建设、推行“一站多点”“流动查缉”等二线查缉模式、推广物流寄递业实名制等举措,从细枝末节中屡获战果、捷报频传。
日复一日摸索,年复一年坚守。郑兆瑞习惯把每天查缉过程中遇到的见闻记下来,整理出的10多本查缉日记成为战友们追捧的“缉毒宝典”,总结的8种查缉方法被编入《毒品查缉教程》,成为全国公开查缉的示范教科书。
面对移民管理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挑战,郑兆瑞申请前往边境派出所学习执法办案业务知识,提升自身能力素质。参与破获特大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案,抓获犯罪嫌疑人60余人。
作为在木康边境检查站工作时间最长、参与查获毒品最多、抓获犯罪分子最多、立功受奖最多的“缉毒先锋”,郑兆瑞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激励着身边的民警。
“点点头,钱不愁;挥挥手,一幢楼。”郑兆瑞告诉记者,公开查缉工作,诱惑无处不在。在他的影响下,全站民警以坚强党性经受住了各类考验。2023年3月,一名男子驾驶车辆携带走私货物被该站民警发现后,企图贿赂执勤民警,被当场严词拒绝。
工作中,郑兆瑞还围绕提升和改进查缉技巧和方法,定期组织民警开展业务竞赛、技能评比和经验分享等活动,探索查缉、收集、研判、打击的公开查缉措施,提炼了风险评估、积分预警等多种查缉战法。在他的带领下,全站民警通过“人力+科技管控”措施,查处了系列绕关避卡案件,抓获一批犯罪嫌疑人,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
“共产党员,就要冲在前。”郑兆瑞带领的执勤组保持着该站个人查获毒品数、查获万克毒品案件数、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数、执勤组缉毒数“四个第一”的成绩。面对未来,郑兆瑞说,要继续扎根边疆,建功本职岗位,努力做好“传帮带”工作,为公开查缉岗位培养锻造更多实用型人才。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