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电影《哪吒》票房创造奇迹,一个“半路出家”的导演何以成为中国电影史的王炸?无论是电影本身的叙事与拍摄,还是导演饺子的人生经历,给了书店人很多启示,这启示适用于书店,也适用于所有认真用心做事的人。
01
热爱,且永不放弃,是成功的前提
饺子(真名杨宇)华西医科大学医药学毕业,但放弃医学之路痴迷动画,在大家眼中是“不务正业”,自然质疑声如潮水而来。
但他坚持走自己的路,坚定自己的选择,闭关做动画,无视外界讥讽之声。他给儿童科普片画漫画,每张30元,给游戏公司做特效,日夜颠倒,也给婚礼公司做婚庆剪辑,三五百一次。无论多忙碌,生存压力多大,他一直坚持留出时间打磨原创剧本。
后来,他一人包揽编辑、分镜、建模、特效。一部《打,打个大西瓜》破局,横扫30多个国际奖项,网友惊叹:中国居然有这种神人。
设身处地想象一下饺子的处境,又有多少人能在这样的状态下依然坚持自己的热爱和选择呢?书店之经营大抵也是如此,如此辛苦折腾一年收获几何?外界质疑之声从未消逝。人力吃紧,一个人要干很多事。但有迷茫,看看成功前的饺子之经历,不仅让人释怀,更有动力坚持。
02
在偏见和专业面前,需要一点反叛精神
中国的电影市场一直被专业导演和资本牢牢把控,真正有才华的人被偏见和所谓的专业强力压制,很难突围。就一个“半路出家”,就已经被打上不专业的标签,听到是“丑哪吒”形象,资方要求改萌系人设。与其说是哪吒之魔童的反叛,不如说是饺子之于中国电影的反叛。
一个半路出家的国漫动画导演用一部丑哪吒的电影吊打又偏见又自诩的电影市场。你们的路,不一定是我的路,你们的专业,未必就是对的,你们的偏见,恰恰就是不专业不接地气导致的。
谈到的这些再映照到书店行业,这反叛精神太重要了。书店是一个极其谈专业的行业。关于书店的“专业意见”太多了。有资本的书店一家比一家颜值高,有后台的书店推广一波比一波狠。流量与销量成为评价的主流,所谓成功者分享成功之道并未能真正适用“独立书店”的生存。意见越多越迷茫,自己走的路越来越难。相反,对于导演饺子而言,我的路只有一条,就是走我坚持的路,剩下的,就是用尽全力走路!书店之路,亦是如此!
03
好的内容,永不过时
哪吒的故事是传统的,是中国的神话故事IP,经过电影的反叛性再叙述,有了全新的魅力。尤其是今天的大环境下,电影所呈现的不服与坚韧,给观众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部电影的核心,好的内容就是他的剧本,没有好剧本,剩下的一切都是虚无的。同样是春节档,为什么《封神2》滑铁卢了,《射雕》也一片差评了?原因不言自明,讲故事的能力不够,剧本太苍白了。这些电影的核心不是迷恋特效,就是打明星组合,这明显就是走上了歪路。
那么一家书店的核心是什么呢?当然还是好书咯。书品不好,一切白搭。如果你看到一家书店没有好好选书推荐书,一直在主打空间装修之美,咖啡口味之好,与书无关的事多么多么好,什么挣钱就去搞什么。那这家书店的路,自然和《封神》与《射雕》一样,搞了大投资,却口碑滑铁卢,黯然出局。
04
细节的丰满与温情,体验才能更立体
《封神》与《哪吒》同时公映,因为剧本故事的同源性,一起看,对比很强烈。《封神》的感觉是,把故事留给主角,配角集体打酱油。但《哪吒》不是,配角出现时间可以很短,但存在感很强。比如夜叉,他在剧里强调自己是配角,不重要的小配角,不要那么在意。仅仅几次出场就令人印象深刻。还有“虾兵蟹将”在烤炉中自己吃自己的烧烤大排档的幽默自残,真是好笑又可怜。
同样是申公豹,《封神》里只有纯粹的坏,但《哪吒》中的申公豹却“坏”得有情义。诸如此类的细节感还有很多,不得不说,饺子在反叛世界的同时,也不断地把温情留给每一个角色。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坏人,只有身在底层无法实现自我的苦闷者。
如果把书店也设想成是一部电影,那它的细节丰满与温情在哪里呢?如何能做到即便是书店的配角也要好好照料到呢?这是除了好内容之外,每个书店都要根据自己的特色认真思考的。
就慢书房与心田里而言,做好每一次沙龙从前到后的组织,做好空间内部每一本书整体归档,做好每一种文创的来源与故事整理,接待好每一个进店的读者并与之成为朋友……
书店的运营和维护是一个绵密的系统,细节之考验真是一门大功课,需要开多久就要学习多久啊!
05
技术要为内容服务,且心思专注
说《哪吒》是中国的国漫之光,一点都不虚夸。电影里有很多镜头的完成度细节感满满,令人印象深刻!导演饺子在动画特效的坚持是魔鬼式的,据说不仅“逼疯”合作动画公司,引起离职,很多精彩的动画参数都是他参与一点点调整出来的。
专注技术,让技术为好内容服务,没有其他偏门心思,相信好内容加好技术的组合,一定能打动观众。强调营销和IP还有明星的电影市场,能这么做的电影少之又少。
以此观书店,它的启示在于,无论技术多么发达,技术必须是为内容服务,且必须心思专注,而不是有着各种花花肠子。每天想着网红破圈,想着流量变现,想着与书无关却拼命求关注,作为读者,未必会买单,即便关注了,也会很快失去兴趣,无疾而终。
06
大众审美在进步,忽悠已经没有出路
好东西永远有市场,没诚意很快就破产。大众审美的进步,是一件非常欣喜的事。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什么营销手段,什么顶流IP,在市场的验证下,统统失效了。春节档不缺营销,不缺大咖,不缺观众,不缺技术……,但最后胜出的是《哪吒》,足以说明,观众的辨别力是很强的。
于是,做书店的我们,更应该以此为戒,与读者一起建构深度的审美与阅读,书店才有出路,浅层的感官刺激迟早都会审美疲劳。
想到春节之前,媒体大肆宣传《射雕》,预告片气势磅礴,说起预订票房如何如何,现在再看《射雕》的评价坍塌。虽然这是别人的电影,却看得我心惊肉跳。这强烈的反差,绝对是我辈生动的教材!不要贪恋一时的热闹,而是要做好长久的口碑。
07
最终都是一个人的路,你若自强四海宽
在成功之前,导演饺子啃老,一个月1000元,什么小活都接,困顿得只能吃方便面。他一个人躲在老宅,坚持研究动画。把一个镜头画一百遍,把一部动画电影拆解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画。
他在默默坚持,吃再多苦,都怀抱着自己心中的理想,他知道,这是一条一个人的路。
现在成功了,电影大获好评。但在专业上,他的执着坚持,在很多时候,一样会遭遇质疑。镜头已经很好了,为什么还要改,细节已经拉满了,为什么还要升级,音色已经到位了,为什么还要再配。
他在精益求精,面对再多阻力,都要完成他心中的好的标准,他知道,这是一条一个人的路。
而书店,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一个人的路,坚守自己心中的标准,坚持自己选择的路,现在被误解被质疑的,用十年时间,甚至更长时间来给予答案!
一个人的路,不是孤独的路,无论是电影还是书店,一个人走路久了,那份诚意与坚持被更多人发现,那自然会有一片宽阔的天地。
看《哪吒》的大受好评,看慢书房与心田里有那么多朋友和同道,我辈之心,自然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