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I大模型正悄然成为各家车企在智驾、智舱功能背后的底层技术博弈。
2月7日,吉利汽车官宣其自研大模型与DeepSeek已完成深度融合。据了解,携手DeepSeek-R1模型,吉利将对星睿车控FunctionCall大模型、汽车主动交互端侧大模型等进行蒸馏训练。
吉利智能汽车AI不仅能对用户的模糊意图实现精准理解,还能基于车内外场景主动分析用户潜在需求,为用户主动提供车辆控制、主动对话、售后等服务,智能交互体验将大幅提升。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吉利汽车总部大楼
这一合作因此被业内人士称为“汽车AI的iPhone时刻”,有望让“大模型上车”从实验室走向量产车,悄然改写人类与钢铁机械的相处方式。
一辆银河星舰7旁边,当体验者嘀咕“有点闷热”时,车窗自动下降两指宽度,空调切换到新风模式,座椅通风功能同步启动——整个过程仿佛车辆早已预判了人类的每一个毛孔对舒适的需求。吉利透露,这套系统的核心在于DeepSeek-R1模型与星睿大模型的“双脑协同”,能像资深管家般解析2000多个车载接口的复杂数据。
吉利正在AI领域加速布局。
一个月前的2025CES展上,吉利汽车发布行业首个“智能汽车全域AI”技术体系,该体系基于AI原生OS构建,覆盖了消费者、企业服务以及空天地一体的智能生态。
目前,基于该技术体系开发的AI银河精灵、Flyme Auto智能座舱、无界空间等一系列AI技术成果,已陆续在量产车上使用。比如,银河星舰7搭载的“星睿AI云动力”,可通过AI实现全局寻优的智能决策,基于导航和大数据预测的惯用路线模式,进行油、电能源的分配。
公开资料显示,吉利星睿AI大模型已获得中国通信院“4+级”等级评级。同时,吉利还牵头编写了汽车大模型标准、汽车智能体标准、智能体标准等。
不难看出,这家向浩瀚宇宙发射了超过30颗卫星的中国车企,正在试图通过空地一体化的智能生态,抢占智能汽车时代的先机。
斑马智行CTO司罗曾作过一个比喻——过去的车载系统像严格执行命令的士兵,现在的大模型则像会察言观色的副驾。
这种转变正在重塑人们对汽车的认知,未来的汽车或许比配偶更早察觉你的情绪波动,路怒时给你放佛经,失恋时帮你点奶茶。
不过,这场智能革命并非全是玫瑰色的畅想。某车企研发主管在闭门会议上坦言,当工程师们尝试用AR投影替代传统中控屏时,发现年长用户对手势操作的接受度远低于预期。“就像教长辈使用智能手机,技术越酷炫,学习曲线可能越陡峭。”更现实的挑战来自数据与算力的拉锯战——吉利引以为傲的星睿智算中心虽然坐拥102亿亿次/秒的算力,但要让每辆车的端侧模型都流畅运行,仍需在模型压缩技术上持续突破。
不过,这或许也是吉利选择接入Deepseek的原因之一。毕竟,与吉利总部同在杭州的Deepseek仅用1%的投入就实现了超越Llama 3的性能。
吉利汽车与国内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的官宣合作,像一枚投入湖面的石子,必将激起智能汽车领域的层层涟漪。
可以说,未来车企的护城河在于“软硬协同的生态力”。智驾也好,智舱也罢,谁能把AI变成用户离不开的“数字器官”,谁就能主宰下一个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