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国内的EDC资深品牌北斗作发布了旗下首款号称“万物皆可测量”的圆环尺(TRP023G),相较于常规直尺,它通过简单的循环滚动,通过其圈数和具体数值,即可得出相应的长度。仅壹元硬币的大小,不仅用起来方便,携带也十分轻松。时值新春之际,北斗作再接再厉,又一次推出了升级换代新品:钛合金圆形计算尺(TRP026G),不仅设计更为精致复古,且除了曲线长度的测量外,还新增了对数计算等功能,加上其时尚吊坠的属性,可谓一物三用。作为它家的老用户,我也是第一时间尝鲜入手。过年了,趁此时机正好与大家分享下它的具体表现吧:
此次包装不再是之前的工塑防水收纳盒,而是采用了四方纸壳小盒的形式,内容物也同样简单,除计算尺本体外,另有挂坠绳一条,可挂于脖颈上作为装饰使用,丝毫也不影响其测量、计算使用。
计算尺的具体规格为31.84*5.3mm,其中内圈直径为10mm。重量方面,因为新款有两个版本,分别为铜钛版(内圈部分为磷青铜)和全钛版(因为配色上更有科技范儿,亦叫未来钛版),分别重约14.5克和12.3克,不同版本价格上也就相差二十元左右,建议的话,如果你喜欢更复古些,铜钛版最为合适,而我则选择了全钛版,不差钱的朋友完全可以两款都拿下。与壹圆硬币相比,个头儿虽然基本一致,但即使是全钛版在份量上要比之重上一倍。
它家的上代圆环尺我也有入手。正好两者来个对比:首先,二者的大小是差不多的,二代计算尺因为内、外圈的关系要略大上一些。另外在设计上,上代圆环尺为全钛包裹,内层有刻度。
而新版计算尺所做出的最大变动则在于内、外分圈的设计,且内外圈是均有数值、刻度的。尺身主体为TC4钛合金材质。其优点自不多说,强度高,重量轻,且不生锈,懂得都懂。
局部展示:相信很多人在第一眼看到内外圈密布的这些数值和刻度都会一头雾水(我刚拿到手时也一样),这就是计算尺所新增对数运算这一功能的特色设计。在这里先来给大家讲个故事。如今我们进行各种运算都会用到电子计算器,而在它没发明之前,其实计算尺一样发挥着同等重要作用。17世纪30年代,威廉.奥特雷德发明了圆形计算尺,为较长的刻度(计算线)提供了更多空间。而北斗作的研发团队就以此为原理设计出了这款便携精巧的多功能圆形计算尺。
它的基本原理就是其利用数值的对数运算性能。圆尺由内、外两个移动圈尺共同组成,分别刻的是对数比例和自然数比例,当我们进行加减乘除计算时,就可以通过尺身刻度来确定运算的结果。其中,无LOGO的一面为加减运算面,而有LOGO的一面则为乘除运算面。在这里以2+X=Y为例,首先将内、外圈的零刻度线(即初始位)相对齐;然后,在固定住内圈的同时,逆时针旋转外圈,直至使内圈的零刻度指针指向外圈的2刻度位上(因为是以2为加数的);最后要做的就是读数了:2+X(内圈数值)=Y(外圈数值),那么当X=2时,Y则等于4,当X=3时,Y则等于5,而当X=9时,Y=1+(10),此时因为超过1圈,所以结果值要+10。
正面呢则以乘法为例,如2*A=B,同样将内外圈刻度调至初始位(1刻度);后保持内圈不同,逆野外旋转外圈,将内圈的1刻度指针指向外圈的2刻度位(以2为乘数);最后的读数环节是2*A(内圈数值)=B(外圈数值),当A=2时,B=4,B=3时,B=6;X=9时,Y=1.8*10,超过1圈,结果值*10,除法则反之。刚开始上手时会觉得有点儿难,多来上几次还是很容易的。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十分实用的功能。
当然,在新增运算功能的同时,上代就有的测量也没落下,而且指示更精准、便利了。在日常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方方正正的东西直尺或软尺就可以轻松测量,但在测量很多曲线玲珑的物体时就犯了难。
而圆环尺就是针对不规则曲线测量而生的,在测量时我们同样紧捏内圈,转动外圈(需要注意测前刻度归零),无论怎样转动,只要最后得到圈数和具体数值就能测得最终的测量结果啦,是不是So Easy!
我可以用它来测量杯身及各种球类的周长,也可以用它来那线曲曲绕绕的物体的总长度,总之怎么方便怎么来。
在滚动时,它的最外边沿是带有磨砂处理的,所以即使是物体表面光滑,也不会打滑。而在最终读数时,即使是全钛版,它的内、外圈表面处理也是有差异的,可以清楚的看到表面上的数值。
当然,即便是不测量时,也可拿它来像硬币一样在手中把玩。比如在手指间来回滚动和翻转,其无论质感还是手感都是很舒适的。更何况它还可以充当好看的吊坠。其可测、可算、可玩、可观。一件小物,能够玩儿出众多花样,价格比起一代来竟然还要更便宜些。
过年了,送自己,或心爱的人一份新年礼物,来作为一年当中的犒劳和奖赏,我觉得还是很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