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一生的执政时间长达53年,史书有所记载的汉武帝的丞相约12人,其执政时间之长,更换丞相之频繁,在整个汉朝历史里,都是极为少见的。这不仅与汉武帝本人的性格履历有关,还与当时皇权相权相争的历史发展需求有关。其中,汉武帝晚年的两位丞相:公孙贺刘屈牦堪称汉武帝时期的典型高危职业。

公元前91年,侍卫奉汉武帝的诏敕,将汉帝国的丞相公孙贺关押入狱。在狱中,有司穷治其罪,公孙贺和他的儿子公孙敬声受尽了凌辱和严刑,最后,父子俩死于狱中。汉武帝依旧恨意难消,下旨将公孙贺全家灭族。这不是汉武帝杀的第一个丞相,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随着汉武帝春秋渐高,他的性情越来越乖戾和残暴,位居群臣之首的丞相和其他庙堂大臣,因小过或无罪被诛戮者日渐增多,公孙贺不过是其中的倒霉蛋之一。



汉武帝刘彻

公孙贺本有着高贵的门第和显赫的人生。他的祖父公孙昆邪汉景帝时为陇西太守,吴楚之乱中,拜为将军,因平叛有功,封为平曲侯。出身侯门的公孙贺少年时即为皇家骑士,出入宫阙。武帝刘彻还是太子时,公孙贺入选太子舍人,陪侍太子游宴射猎,与汉武帝混得很熟。公孙贺不是读书的料,也没有庙堂之才,但是,英雄何须读书史,马上自可建奇勋。公孙贺为骑士时,就曾多次随军出征,屡立战功。汉武帝即位后,公孙贺迁为太仆,官列九卿。汉武帝公孙贺拔擢至高位,除了两人的亲密关系外,还有另外的缘故,即公孙贺后来娶了一个身价骤贵的夫人,这位夫人便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大姐卫君孺,作为皇帝的连襟,公孙贺倍受宠信。不久,公孙贺出任轻车将军,驻军马邑,四年后,率军出云中,手握军权,成为边鄙重臣。五年后,又官拜车骑将军,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因军功封侯。后又多次统军出征,尽管中间曾因小过被削夺爵位,但始终位居要津,荣宠不衰。再后来,终日战战兢兢,虽熬到衰年却不得退位的丞相石庆死去,汉武帝命他为丞相,并两次封侯。公孙贺位极人臣,按说应该兴高采烈,可他却在皇帝面前伏地不起,涕泣交流,叩头不止,说:“臣本边鄙之将,以鞍马骑射为官,无才无德,实不堪丞相之任!”皇帝及左右臣僚见公孙贺哭得如此悲伤,也不由得感动下泪。汉武帝赶紧命令侍从:“扶起丞相。”侍从去扶他,公孙贺却死活不肯起来接相印,汉武帝表示很无奈,起身离去,公孙贺这才不得已起身接了相印。出得宫来,左右问:“皇帝拜相,乃荣宠之事,何哭之悲也?”公孙贺回答说:“主上贤明,臣本不称丞相之职,负此重责,从此危乎殆哉!”此言足见公孙贺并不是不懂政治,公孙贺不傻,从前几位丞相的政治生涯来看,汉武帝这个主儿不好侍侯,丞相官服下很难善终。正所谓伴君如伴虎,虽然位居丞相,稍不如意,随时会给家族带来亡族之祸。从公孙贺的“不受印绶,顿首涕泣”来看,汉武帝时期,皇权已大大加强,而相权则已一落千丈了。



汉武帝时期的丞相表

公孙贺此言并非空穴来风,在这之前,已经有丞相李蔡庄青翟赵周下狱而死。自己的上一任丞相石庆因为年龄老迈,上奏请求退休,汉武帝亲下首诏,讽刺挖苦,严厉谴责,出语苛毒。石庆以为他“归丞相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的请求会得到汉武帝的批准,要呈还相印。丞相掾史看了皇帝下发的手诏,说,皇帝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哪里是让你卸职归家,你要是明白人,应该引咎自裁才是啊!石庆吓坏了,哪里还敢提退休的事,第二天就硬撑着上班去了。好歹又撑了三年,死在了丞相任上。前任的经历昭昭在目,公孙贺心中充满恐惧,视丞相一职如同秋后待斩的死刑犯,这也是公孙贺为何在汉武帝命令他担任丞相时哀告哭泣,不肯接任的原因。在皇帝拂袖而去之后,惧怕惹恼汉武帝,不得已这才接任丞相之位。

“从此危乎殆哉!”公孙贺之言如同巫咒,尽管他战栗惶悚,日夜忧惧,大祸还是临头。他上位丞相后,他原来的太仆之位由自己的儿子继承,父子同列朝堂,表面上无比荣耀,却是高危易倾。自己兢兢业业,万般小心。坏事却出在他儿子公孙敬声身上。公孙敬声由于自小生在王侯之家,又与皇家有姻亲,公孙敬声是个养尊处优,骄奢不法的纨绔子弟。尽管汉代有举孝廉的人才察举制度,但重要显赫的职务多授予外戚、重臣和权贵子弟。公孙敬声虽无才德,却填补了父亲升任丞相后留下的太仆之位的空缺。他利用职务之便,私自挪用了军费,事发后,被关进了大牢。恰逢当时朝廷正在追捕一个名为朱安世的黑社会首领,此人大名鼎鼎,人称“京师大侠”。因久捕不得,汉武帝很是恼火。公孙贺救儿心切,向汉武帝提出请求抓捕通缉犯朱安世,以此赎过。条件自然是朱安世归案后,汉武帝赦免儿子公孙敬声之罪。汉武帝看在亲戚的份上,也答应了他的要求。不久,朱安世果然被逮捕归案。朱安世归案后,听说丞相公孙贺是拿自己的人头去赎儿子的罪,便大笑说,事情没那么简单,丞相你这下怕是摊上大事儿了!于是,朱安世在狱中告发公孙家三事:一是公孙敬声汉武帝之女阳石公主私通,二是使巫覡作法诅咒皇帝,三是在皇帝去往甘泉宫的路上埋下偶人,以恶言咒帝。此事非同小可,有一桩坐实就是灭族之罪。有司立即呈报皇帝,于是,公孙贺不但没救出儿子,自己反倒随后进了大牢。奇怪的是,朱安世这个社会边缘人的揭发竟然件件属实,父子两人被严刑拷打,长久折磨后皆瘐死狱中。汉武帝春秋渐高,他原本就怕死,一直祈望升仙永生,所以对神仙方术很是迷信,越年长越怕死,如今升仙得道的事久不应验,竟然有人用巫蛊之术咒他速死,他岂能不怒火中烧!于是,他下令将公孙贺全家灭族,两个与人私通的女儿——阳石公主诸邑公主一并杀头。当然,皇后的大姐——公孙贺的夫人也被杀了。卫家被处死的还有一个人,即已故大将军卫青的侄子长平侯卫伉,据说他也卷入了与公主通奸及巫蛊案中。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其后不久,巫蛊之祸所连及的皇后、太子一家几乎也尽被杀死。



汉武帝时期的丞相记载

公孙贺死后,皇帝四顾,几无可信之人,自己的连襟姻亲尚包藏祸心,谁又是忠心耿耿的股肱之臣呢?想来想去,提拔了自己的刘姓宗亲刘屈牦为丞相。刘屈牦汉武帝庶兄中山靖王刘胜之子,依辈分应属汉武帝的侄辈。刘胜妻妾甚多,耽于酒色,史载有子一百二十余人,刘屈牦即一百二十分之一。其为相时,刘胜已死,刘屈牦以皇帝近支,时任涿郡太守,刘屈牦接任丞相的这年秋天,巫蛊之祸闹大了。被汉武帝信重主持查蛊的江充想害太子刘据,栽赃说太子宫中埋有偶人诅咒皇帝。这时汉武帝在甘泉宫养病,内外隔绝,皇后太子派出的使节皆不蒙召见。太子无以自白,发兵诛杀江充。太子兵入丞相府,刘屈牦吓跑了,连丞相印绶都丢掉了。江充一派的人向汉武帝汇报说太子造反,汉武帝问丞相何在?回答说:“丞相保密,不敢发兵。”汉武帝大怒,说:“事已纷乱如此,尚何秘可言?丞相无周公之风矣,周公不诛管蔡乎?”马上下达了围剿太子的平叛令。汉武帝离开甘泉,驾临长安城西的建章宫,调集部队,亲自指挥作战。刘屈牦接旨后,率百官僚属和太子展开了殊死搏斗,大战五日,死者数万人,都城内处处伏尸,血流入排水沟中。后加入丞相军队的人越来越多,太子落败,逃出城去,隐蔽多日后,暴露行踪,在地方官的围捕中自缢身死,太子的两个儿子并皆遇害。汉武帝命人入皇后宫收皇后玺绶,卫皇后自杀。奉皇帝之命,丞相刘屈牦打败了太子,似乎应该算立一大功。但皇帝很快醒悟了,太子是被江充陷害致死的。所以,刘屈牦的平叛之功在皇帝那里自然打了折扣。太子皇后俱死,汉武帝迁怒于人,江充被灭族,参与陷害太子的人尽被诛杀,刘屈牦虽暂未获罪,但他的日子显然不好过。第二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奉命出征匈奴,丞相刘屈牦为之饯行,送至渭桥。将别之际,李广利刘屈牦说:“愿君侯早请昌邑王为太子,如立为帝,君侯长何忧乎?”卫太子刘据刚刚在巫蛊之祸中被杀,李广利就和刘屈牦筹谋起立太子的事来。原来昌邑王刘髆李广利妹妹李夫人所生,而李广利之所以敢对刘屈牦谈立储之事,如果昌邑王得继大统,从政治利益考量,刘李二人皆为赢家,所以刘屈牦满口应承。但刘屈牦虽挟宗亲之重,位列丞相,但他在皇帝面前并无什么分量,他不断遭到皇帝的责谴,已身心俱疲,穷于应付,哪里还敢在皇帝面前提立储的事。因太子被杀,汉武帝正处于无穷的愧悔和懊恼之中,身为率军和太子相杀的丞相,已身处罡风烈焰之中,自身难保,安敢再提新立太子这样敏感的话题,触皇帝的椎心之痛?但是,既和李广利有此言,也就是给自己身上拴了个炸弹,不久,炸弹终于引爆,内廷的一个官员就将此事告发。除了这一条,还有一条同样致命的重罪:刘屈牦的夫人因受皇帝责谴,身家性命旦夕难保,恨皇帝速死,因此“使巫祠社,咒诅主上”。汉武帝闻此,暴跳如雷,下令以厨车(拉肉类及食物之车)拉刘屈牦游街示众后,腰斩东市。刘屈牦的夫人被枭首长安华阳街。李广利全家也被收捕。李广利闻此,率部队投降了匈奴,李家也全族覆灭。

刘屈牦等被杀后,汉武帝心情更加恶劣,丞相的位子暂时空置。皇帝日夜思念太子,在太子殒命的地方修了一座望子台,还命人修了一座思子宫,经常一个人登临高台,在悲风飒飒中久久伫立,涕泗交流,或者把自己关在思子宫里,枯坐徘徊,他杀了很多令他烦厌的大臣,但仍难排解心中的伤痛,而这种痛是没有人可以倾诉的。这时候,他收到了一份奏疏,展开一看,是为太子辩冤的,言辞颇为恳切,上书的臣子说,他是梦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教他如此这般上书皇帝的。皇帝被这封奏疏打动了,立刻召见上书人。此人乃位卑小臣,是高皇帝庙寝的守墓郎,名叫车千秋,长得身材魁伟,仪表堂堂。汉武帝见而悦之,多少时日深埋心中无人倾诉的痛苦终于有人替他说出来了,他觉得自己孤独痛楚的心灵得到了抚慰。皇帝说:“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立拜车千秋为大鸿胪。数月之后,车千秋即代替刘屈牦,官拜丞相,封为富民侯。车千秋既无过人之才能,又无庙堂帷幄之谋,战场攻伐之功,仅以一言中皇帝之意,所谓挠到了痒处,数月之内,取相封侯,“世未尝有也。”汉武帝如此草率封相,还遭到了匈奴单于的嘲笑,使者至匈奴,单于问何人为相,使者答车千秋,单于未闻其人,问以何故封相,答以上书言事。单于笑道:“苟如是,汉置丞相,非用贤也,妄一男子上书即得之矣。”使者还,道单于之言,汉武帝羞恼,要治使者辱命之罪。后来大概觉得单于之言也是实情,与使者无干,也就不了了之了。

车千秋在丞相任上,见武帝脾气暴戾,诛杀大臣,且心情抑郁,无以排解,国家朝野上下充满戾气,便与大臣们联名上书,请求皇帝施恩惠,缓刑罚,养志安神,有空多听听音乐,宽解自己的心情,养好身体。武帝回复,谈了巫蛊之祸给他造成的无法平复的心灵隐痛,说数月以来,他每天只吃一顿饭。而且,巫蛊至今未除,还是不断有人用此邪术诅咒他,“阴贼侵身,远近为蛊,朕愧之甚,何寿之有?”君临天下半个世纪之久的汉武帝封禅泰山,四方征伐,迷信神仙,祈望长生,宫观楼台,奢靡绮丽,赏罚由心,杀剐随意,言出法随,臣民慑伏,雷霆之怒,国中震恐,上至皇后太子,下至臣民百姓,遭无妄之祸而命丧沟壑者何止千万,晚年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恨其速死者遍布朝野。他的心境如此苍凉悲苦,身体也每况愈下,不久就呜呼哀哉。车千秋也成为他在世时最后一个丞相。



汉武帝茂陵

汉武帝临朝以来,下令诛杀的有五个丞相(御史大夫等其他重臣不在其内),有的还遭到灭族之祸。汉武帝时代,丞相的取舍去留,身家性命,尽操帝王之手。丞相一职,堪称汉武帝时期的高危职业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