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龙翻腾起舞,喜看灯会光彩夺目;醒狮欢腾跳跃,乐赏非遗瑰宝无数……2025年蛇年,我国迎来首个“非遗版”春节。龙都大地,万家同春,各色庆祝活动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氛围。

春节期间,穿行濮阳大街小巷,逛非遗集市,品多彩年俗,看花灯绽放,感悟共同的美好期许;走进博物馆,与文物隔空对话,触摸历史的悠长厚重;闲坐图书馆,捧读经典,浸润书香,畅享精神盛宴;陪家人看一场电影,把欢乐时光留在故事里……


记者 黄立 摄

活动多:供给与需求双向奔赴

2月2日,濮阳县濮水小镇澶州大剧院内,数百名观众聚精会神,沉浸在戏曲的世界。当天,《梨园春》明星擂主专场戏曲演唱会激情开唱,名角、名段让现场观众大呼过瘾。与澶州大剧院同时段演出的,还有该小镇的舞龙、舞狮等非遗项目展演,龙腾狮跃,鼓乐齐鸣,观众不时叫好。



记者 高崟人 摄

醒狮纳福,万象更新。1月29日,大年初一的市城区万达广场喜气洋洋,非遗变脸秀等6场活动人气爆棚,观众在深度参与中体验春节的魅力。而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东湖蝴蝶岛水秀基地,精彩绝伦的水上表演嗨翻全场,让人看得血脉偾张。



记者 侯科建 摄

活动搭台,文旅唱戏。春节期间,市、县文旅部门用236项活动,为市民呈上丰盛的“春节盛宴”。

为了这场“春节盛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精心部署,市、县文旅部门全力实施,齐心唱响了春节“大合唱”。市文广体旅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蛇年春节,市文旅系统以灯为媒,以非遗为绳,以安全为底线,以“福满龙都·濮天同乐”为主题,坚持“安全、祥和、欢乐、节俭”原则,推出236项活动,让游客在深度参与中感受年味的精彩,在切身体验中领略春节的魅力。

丰富的文旅供给,与群众对年味的追求形成双向奔赴。春节期间,人们在水秀街感受杂技、马戏的魅力,在市博物馆体验传统文化之旅,在市图书馆书海中进行亲子互动,在戚城文物景区看灯展,看不尽、游不完、乐不停,处处欢声笑语。以活动引人流,以活动添人气,成为今年春节濮阳市文旅的重要特征。

年味浓:文化与节日同向而行

春节期间,市博物馆一如既往火爆。

2月1日上午,记者在市博物馆内看到,一楼、二楼、三楼挤满了人。为让市民在市博物馆过个文化年,该馆除正常开放常设展厅外,还增加了蛇舞新春——中国蛇文化百馆联展、木版年画艺术展、器以藏礼——识读博物馆里的生僻字展、龙乡故事新春摄影展和蛇年贺岁迎新春等5个展览。同时,设置文物寻宝游戏、木版年画体验、百人贺蛇年儿童共绘百米长卷、非遗项目打卡盖章、皮影戏自由体验等8项线下体验活动,让前往游玩的市民真正过个沉浸式的文化年。


记者 黄立 摄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中国人过年,过的是辞旧迎新的“时间之年”,更是情意深厚的“文化之年”。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今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非遗春节”,文化与节日更是在濮阳碰撞出灿烂火花。

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的“龙润帝都·灯耀濮阳”2025新春灯会,主打的就是文化。在灯会现场,人们既能看到诗词、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福禄寿等中华传统文化的身影,更能一窥杂技、麦秆画等濮阳特色文化。

春节已是非遗,非遗也是文化。春节期间,濮阳市各大景区、各个活动现场举办的杂技、舞龙、舞狮、打铁花、变脸、戏曲等项目,无一例外既是非遗,也是重要的节日文化。丰富的文旅大餐,在为市民营造浓厚年味的同时,也为大家带来了丰富的旅游体验。

亮点足:传承与创新交相辉映

“龙润帝都·灯耀濮阳”2025新春灯会,堪称春节文化的一次传承与创新。



记者 黄立 摄

“闹花灯”是中国春节的重要传统活动之一,不仅象征着节日的喜庆和团圆,而且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艺术智慧。在璀璨灯火中,人们追求光明与美好,传递新春的祝福与希望。

但戚城文物景区的灯会,早已不是纸灯笼,而是融入现代科技元素的各类声、光、电花灯。记者在戚城文物景区灯会现场看到,LED灯光、激光投影、AR/VR等技术的运用,使传统花灯呈现出更加震撼的视觉效果。濮阳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灯会的一大亮点,是引进了自贡彩灯。自贡彩灯是国内灯展界的顶流,通过巨型灯组与动态灯光相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时尚气息相结合,为传统灯会赋予了现代元素。



张海录 摄影

灯,是春节的媒介。除了戚城文物景区的灯会,今年濮阳市举办灯展的地方真不少。市城区龙城广场灯光秀、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龙湖沿岸灯光秀、中原绿色庄园灯展、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灯展、范县中原荷花园灯光秀等,以及大街小巷的各色彩灯,让春节期间的整个城市流光溢彩。


记者 黄立 摄

与灯展一样,其他非遗项目也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记者在市图书馆剪纸体验区看到,一幅幅色彩鲜艳、造型各异的剪纸作品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欣赏。这些剪纸作品题材广泛,既有传统的吉祥图案,也有反映现代生活的场景,还有“中华第一龙”等濮阳独特文化元素。剪纸艺术家介绍:“剪纸是群众表达对生活美好期盼的古老方式,每年我们都会创作新的作品,希望能把这份喜庆和祝福传递给更多人。”在市博物馆,游客还可通过触摸屏幕,参与传统工艺的虚拟制作过程,了解文物的详细历史。

此外,市博物馆还将代表性馆藏文物制作为冰箱贴等文创产品,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游玩体验。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不仅让古老的工艺焕发新的生机,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参与,为文化的传承搭建了创新平台。

人气旺:文旅与消费交织共融

1月31日下午,位于市城区开州路与中原路交叉口北的水秀街人流如织,2025濮阳杂技马戏新春狂欢节活动在这里精彩上演。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汇聚于此,共同感受濮阳杂技的独特魅力和国际马戏的热闹狂欢。狂欢节期间,人们在水秀剧场欣赏《水秀·龙之秀》的惊险刺激,在国际大马戏移动剧场感受马戏的滑稽可爱,在花车大巡游中体验新春的欢快与吉祥,在各色美食店内品尝天南海北的美食。“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到高水平的艺术表演,还能品尝美食、购买各种工艺品,真是一举多得。”市民孟庆鹏感慨说,春节文旅真正成为刺激消费的重要手段。

春节期间,恒丰、万达、水秀街等场所,专门在黄金位置辟出专门场地,举办非遗集市、展演,既展示了优秀非遗项目,又引来了大量游客,取得了很好的促消费效果。

戚城文物景区南门,一市民将“中华龙源地·世界杂技城”的濮阳城市名片,做成了串串糕。每串5块糕点,每块糕点上5个字,让人耳目一新。老板告诉记者,得知今年春节要举办新春灯会,就有了将“中华龙源地·世界杂技城”印在串串糕上的想法,一个月前专门买了机器开干,春节这段时间,每天都能卖二三百串。



图片来源于“文化南乐”微信公众号

春节期间也正是仓颉庙会举办之际。记者在南乐县梁村乡史官村庙会现场看到,各种摊贩一字排开,十分热闹。主办方介绍,今年庙会提供的600多个摊位提前被预订一空,其中不乏来自河南内黄、河北魏县、河北大名等地的外地商户。这些摊位不仅满足了游客在赏、看、玩、吃等多方面的需求,更为商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以文旅小切口撬动经济大发展,一项项文旅活动正成为濮阳促进消费、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

覆盖广:城市与乡村同频共振

麦秆画、剪纸、糖画、面塑等非遗项目一字排开,舞龙、舞狮、踩高跷等表演巡回上演,大平调、四平调、柳子戏等联袂演出……这是记者在清丰县马庄桥镇千年顿丘古集会暨民俗展演活动现场看到的热闹场景。马庄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活动从2月2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2日结束,不仅有各类文化活动展演,还有各色美食小吃,好看、好玩、好吃、好听的全都有,广大群众在赶庙会中体验到浓浓的春节气氛。

马庄桥镇千年顿丘古集会暨民俗展演活动,是蛇年春节濮阳市乡村文化活动。类似的活动其中一项,在濮阳县、南乐县、清丰县、范县、台前县、华龙区等也都展开。澶水湖休闲游、侏罗纪恐龙展、濮水小镇幸福年、徐镇镇寿星生态园系列活动、红色单拐第十六届民俗庙会、毛楼生态旅游区春节系列活动、板桥古镇民俗会演、台前县戏曲展演等,一个个乡村文旅活动,让广大群众不出县、不出区、不出村即能看演出、赶庙会、听大戏、吃美食。



图片来源于“范水文化”微信公众号

市文广体旅局副局长郭亚辉介绍,今年春节组织的236项文旅活动,覆盖了市城区、各县区及农村,乡村和城市文旅的同频共振,为全市人民欢度新春佳节带来了更多去处,提供了更多选择,使整个濮阳大地处处呈现喜庆、祥和、欢乐、热闹的春节氛围。

文脉赓续处,年岁有新声。“春节是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总会给人们带来新的憧憬。乙巳春节,濮阳人在喜庆和祝福中感受中国年的精彩,在共享温暖情感、憧憬未来美好生活的中国年里感受濮阳文旅发展的脉动。相信,随着文旅文创融合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今后我们在欢度春节等假日时,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游玩选择、更好的节日体验。”市文广体旅局相关负责同志的话,既让人感受到濮阳文旅的信心,更展望到濮阳文旅的未来。(记者 袁冰洁)


关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手机报(ID:hnlysjb)

了解更多旅游资讯

来源:濮阳发布

编辑:王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