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是我军历史上唯一的三军总司令,他成为共和国第一元帅是理所当然的,也是众望所归的。
今天我们就来稍微的盘点一下,朱德总司令为共和国的建立做出的历史功绩。
朱德的第一大功绩。就是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
在南昌起义时,朱老总的地位其实并不高。起义的核心领导者是周恩来、叶挺和贺总。朱老总之所以能进入南昌企业的领导层,主要就在于他是南昌地的公安局长,在南昌乃至整个江西都有着丰富的人脉关系。
当时的江西是云南军阀朱培德的地盘,而朱培德和朱德都是云南讲武堂出来的,俩人还是同班同学,就连名字都只有一字之差。
不仅是朱培德,当时驻南昌的第三军军长王均、驻九江的第九军军长金汉鼎、驻吉安的第十九师师长杨池生和驻临川的二十七师师长杨如轩等,都是朱德的老部下、老同学。
可见朱德当时在整个江西,那是消息灵通,长袖赛舞。南昌起义发动的一个重要机会,就是汪精卫招张发奎、朱培德,包括王均、金汉鼎等将领。上庐山开会,而这个重要消息就是朱老总通过金汉鼎得知的。
而南昌城的城防图守军的兵力部署及火力分配,也是朱老总通过关系摸清楚的。
因此。可以说,没有朱老总这个南昌本地公安局长,南昌起义是不可能顺利地取得成功的。
保住革命的火种
朱德的第二大功绩是在起义军南下广东失败之后,为中国革命保存了火种。
南昌起义成功之后,周恩来。决定南下广东,再次举起北伐大旗,征讨新旧军阀,包括蒋介石和汪精卫。在当部队行进至朝汕时,遭到了越系军阀陈济棠和桂系军阀黄绍宏夹击,遭到大败。
当时朱德正率领25师在三河坝阻截中央军,得知起义军主力叶挺部、贺龙部在朝汕失败之后,当时的部队情绪是崩溃的,很多人都打算离开队伍。各奔前程。
关键时刻还是朱老总带了出来,他力主队伍不能解散,并力挽狂澜,带领部队向湘南转进。
在转战湘南的路上,朱德在赣南地区对部队进行了三次大的整编。这三次整编和毛主席的三湾改编,可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
两人都是先整顿思想,树立信心,两人都不强迫革命,愿意走的走,愿意留的留,二人都把部队缩编成了七个连队,都十分注重部队的纪律,都意识到了游击战的重要性。
两人都意识到了党员的重要性,在这一点上,不同的是,毛主席是直接将支部建在连上,而朱老总只是把党员平均分配到各个连队。
总之,赣南整编和三湾改编在时间上相近,做法上类似,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也都为中国的革命保持了火种。
领导湘南起义
朱德成功的领导了湘南起义,赣南整顿之后,朱老总率领部队在杨池生的第十六军中特据了一段时间,后来被蒋介石发觉。
朱德便带领部队前往宜章领导湘南旗。在到达宜章后,朱德先是利用胡少海宜章少爷的身份自取了宜章县城,后又在坪石以一个团打败许克祥的六个团,缴获步枪2000多支。还有重机枪和迫击炮,以及几十代的银元。
这为后来整个湘南地区的大暴动提供了武器弹药的支持,平时大捷很快就轰动了整个湘南地区。
在朱德的领导下,郴州、耒阳七个县先后都取得了暴动的成功,工农兵政府纷纷建立,土地革命轰轰烈烈的展开。
为保卫革命果实,朱德先组建了三个农军师和两个独立团。使部队的总人数达到了1万多人。
在这些农民军中,就有后来的大将黄克成,上将萧克、邓华、杨得志和唐天济,还有没参加授衔的陈光。
湘 南暴动在最高潮的时候,革命的火焰一度波及到了20个县,100多万的群众参与。
但是在“左倾”错误的指导下,江南暴动的声势没能持续下去,最终在国民党部队的多路合围之下,部队不得不向井冈山转移。
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朱德的第四大功绩。是和毛主席一起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的军事斗争,用一句话来概括,其实就是朱德和他的云南讲武堂同学之间的战斗。
朱毛会师之后,朱德的老同学杨如轩率领他的第27师进剿井冈山,朱德指挥红四军在黄坳、五斗江、草市坳三战三捷,杨如轩被打残。
杨如轩的27次失去战斗力之后,朱德的另一个老同学杨池生率领他的第9军来驻战,在经过七溪岭、龙源口战斗,杨池生也被朱德打的大败而归。
后来在我军“八月失败”之后,朱德的老同学王均见我军在湘南吃了亏,士气低落。变派刘士毅的独立第7师、李文斌的第21旅和周浑元的第14旅趁机合击我军。
朱德顶住了压力,他率领红四军在遂川、坳头陇、龙源口等地又来了个三战三捷。使得井冈山根据地进入到了全盛时期。
创建中央苏区,前三次反围剿胜利
朱德和毛主席一起创建了中央苏区。
1929年,江西的军阀在井冈山折戟之后,朱德的另一个老同学金汉鼎伙同湖南军阀何建,再一次合围井冈山。迫于井冈山的经济压力,朱毛决定转战赣南、闽西。
在下井冈山的路上,金汉鼎多次尾随追击我军,使我军狼狈不堪,直到朱德指挥大柏地反击战。和汀江战斗取得胜利之后,我军才稍稍的站住了脚。
后来朱得三大龙颜消灭了福建军阀陈国辉,长汀、藏杭、永定、连城和龙岩连成一片闽西根据地的新局面才被打开。
古田会议之后,朱德率军转战赣南,攻克了广昌、乐安、永丰、宁都。这样一来,赣南根据的局面随之打开。
1930年,随着中原大战的爆发,红军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赣南的独立团被整编成了红六军,闽西的独立师被整编成了红十二军,和原朱、毛所部红四军一起组成了红一军团,朱德任红一军团总指挥。
在朱德指挥红一军团北上取得文家市大捷之后,红一军团和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军团会合,两军团合力攻在吉安,并合并为红一方面军,朱德又出任红一方面军总指挥。
随着中原大战结束,蒋介石调集北方军队围剿我中央苏区,毛泽东、朱德指挥红一方面军连续取得了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战役的胜利,歼灭国民党军8万多人,使我红军部队扩充到了5万多人。
中央苏区的范围遍布。30余县,人口约250万人,为日后中共中央进入苏区创造了条件。
朱总司令对革命的世贡献远不此这一些,关于朱德总司令的光荣事迹,推荐阅读《朱德的非常之路》。
推荐阅读《朱德的非常之路》
## 走进伟人光环背后,感受真实的力量:
提起朱德,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红军之父”、“十大元帅之首”等光辉形象。然而,褪去伟人的光环,真实的朱德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才最终走上革命道路?《朱德的非常之路》这本书,将带你走进历史深处,还原一个立体、真实、有血有肉的朱德。
这本书并非简单的传记,而是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朱德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伟大革命家的心路历程。你会看到,他并非天生的革命者,也曾迷茫、彷徨,在旧军队中寻找救国之路。最终,他毅然抛弃高官厚禄,远赴欧洲寻求真理,并在革命实践中逐渐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书中还展现了朱德鲜为人知的一面:他对家人的深情,对战友的关怀,对生活的热爱。你会看到,他不仅是运筹帷幄的军事家,更是有情有义、可亲可敬的长者。
阅读《朱德的非常之路》,不仅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革命历史,更能从朱德的人生经历中汲取精神力量。他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朴实无华的人格魅力,都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奋勇前行。
如果你想了解一个真实的朱德,如果你想从伟人身上汲取精神力量,那么《朱德的非常之路》绝对是你不可错过的选择。它将带你走进历史,感受真实的力量,收获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