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基层统战工作承担着畅通统战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职责。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的创新论断,激励上海统战系统互学互鉴、比学赶超,“浦江同舟”开设“基层统战工作创新实践案例”栏目,及时梳理、总结、宣传、推广基层统战工作的实践成果和鲜活经验,反映各单位、各区、各基层党委(党组)在落实统战工作责任制、开展基层统战工作方面的经验做法,从而在全市各基层单位引起示范带动效应。
今天,小舟给大家带来“嘉定南翔镇:以‘滋味共融’ 推动凝‘新’赋能”的案例,请看→
一、 相关背景
近年来,南翔镇围绕打造“南联北融”“古今交融”的时尚古镇,聚焦动漫游戏、精准医学等特色产业集群,持续吸附优质企业和优秀人才安家落户。截至目前,全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逾万人,镇级层面经常性联系的有1600余人。在嘉定区委统战部的精心指导下,2018年11月,南翔镇新联会正式成立,现有会员53人,其中,市政协委员1人、市人大代表1人、区政协委员2人、区人大代表1人。
镇党委将南翔小笼“形美”“馅丰”“味鲜”的含义,融入到新联会组织建设中,以“滋味共融”为理念画出最大同心圆。
二、 主要做法
1、聚焦“品其味”开展凝聚向心力的新友项目
南翔小笼之所以美味,肉馅饱满多汁是关键。为了让新联会“转起来”,让新力量“动起来”,南翔镇每年划拨专项经费,为新阶层活动和基地运营提供支撑,并安排专职社工协助新联会的日常工作。突出思想引领,举办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活动,依托镇“小美课堂”“同心讲堂”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理论培训。
围绕区级“嘉定梦享嘉”特色项目规划,依托翔立方体育文化综合体、程家园绘画艺术创作中心,打造“运动梦享嘉”“艺术梦享嘉”特色项目,举办“羽”你有约运动季、海上名家绘画作品展等活动,为新阶层人士提供以球会友、文化交流的平台。
依托北虹桥智能制造产业园和南翔游戏谷,打造“智能制造梦享嘉”和“动漫文创梦享嘉”特色项目,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逐梦之路”论坛等活动,发挥优质企业助推经济发展、专业人才建言献策的赋能作用,把新阶层统战工作拓展到产业前沿。
2、 聚焦“塑其形”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新友阵地
“形美”最直观的特点是有吸引力。以“立足南翔、辐射嘉定”为目标,打造“矩阵式”新友阵地,激发阵地活动凝聚力、向心力,让新阶层人士愿意来、经常来。其中,“综合型新友阵地”南翔智地党群服务中心,面积近3000平方,有政务办理、智能体验、我嘉书房等十多个功能区域,为广大新友提供社会组织培育、生活服务和休闲联谊等一站式多层次服务。
人气较旺的“家门口新友阵地”位于南翔东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梦享嘉”活动中心,作为“梦享嘉”品牌扎根社区的实体化示范空间,已成为新阶层人士“知情明政、创新创业、联情联谊、践行公益”的主阵地。近年来,举办“网聚新力量”系列主题论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原创动漫音乐分享会、“网文筑梦”知新微课堂、“嘉温昆太”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协同创新峰会等关注度高、反响热烈的“新”友活动200多场,吸引逾万人次参加,使新阶层人士真正获得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3、聚焦“凝其魂”发挥具有影响力的新友力量
为持续加强新阶层人士的服务凝聚,嘉定区委统战部相关领导、镇班子领导通过结对走访与代表人士开展联谊交友,并安排统战干事担任镇新联会政治指导员,保持常态化联系沟通。
镇新联会在全区率先试点开展“新友名片”社区传递计划。同时,发挥新阶层代表人士智谋多、领域多、名人多的特点,打造“大咖聚力团”,将一批有影响力的业界大咖集聚起来,发挥优势作用,共谋金点子。如,“悦邻梦享嘉”项目主理人林琳牵头发起“让爱住家”活动,并作为上海代表参加全国妇代会,为社区精细化治理发声。
“萌芽熊”动漫IP创始人张耀新作《绿电》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并登上央视舞台,智间网络也获评了“寻美·上海”主题活动特殊贡献奖。又如,代表人士陈俊杰多次组队前往云南、青海等地开展爱心助学公益项目,进一步扩大凝“新”聚力“朋友圈”,切实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三、 工作成效
在嘉定区委统战部的指导下,南翔镇创新打造“滋味共融”工作品牌,以“立足南翔、辐射嘉定”为目标,统筹区域内优势资源,打造“矩阵式”阵地体系,做实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全面提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通过引入阵地、项目“主理人”模式,引导新阶层人士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多参与到“新”友活动策划和阵地建设中来,有效提升新联会的向心力和影响力,推动新联会“公转、自转和联转”,为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新”智慧、贡献“新”力量。
四、 点评
南翔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数量众多,镇党委将南翔小笼这一特有的地域文化元素植入新联会建设,思想引领有效,阵地建设有形,品牌建设有响,队伍建设有范,起到了组织起来、发挥作用的功能。
编辑: 吴先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