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美食展示。人民网记者 王勇摄
人民网南宁2月7日电 (王勇、黎姣)螺蛳粉、桂林米粉、老友粉、五色糯米饭、油茶、龟苓膏……近日,在南宁开往北京西的Z6次“刘三姐号”列车移动的餐车上,旅客朋友们一边聊天,一边品尝非遗美食,热闹非凡。
Z6次“刘三姐号”主题文化列车,是一列跨越72年的老字号品牌列车,全程2495公里,途经湖南、河南、河北、北京等地,历时22小时57分。
餐车工作人员给旅客端上非遗美食品尝。人民网记者 王勇摄
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运期间,为加强旅客在途服务体验,国铁南宁局在各趟次列车上丰富餐食供应品类,上线特色餐食,并在Z6/5次列车上增加螺蛳粉、簸箕餐等非遗美食,为旅客提供多样化的餐饮选择。
每个人的味蕾中都有一个基因密码,镌刻着童年与故乡的美食记忆。火车连接家的方向,漫长枯燥的旅途因为美食的相伴,拉近了与家乡的距离,让旅途变得温馨美好。
列车工作人员制作非遗漆扇。曹烁摄
“我们这趟车跨越南北,为了照顾南来北往旅客的口味,我们会定期更换菜品,推陈出新,今年春运我们列车上配备螺蛳粉、桂林米粉、簸箕餐、香芋扣肉、柠檬鸭、黑米粽、红烧牛腩、鸡肉粉、小炒肉等,供旅客选择。”餐车长邓晴匀说。
这趟车从南到北,一趟车就能吃到南北各大菜系,都说“众口难调”,但在这趟列车上众口却变得易调。为了保证菜品的新鲜度,所有菜品都是在列车出乘前2小时采购的,从上料到制作,严格按照流程精心制作。
列车工作人员表演舞蹈串烧。曹烁摄
这趟列车厨师需要经过层层选拔,严格考证,取得烹调师资格证方可上岗,必须精通各种菜系。菜品也是经过反复研究,针对旅客口味定时进行更换和调整。特别是罗非鱼这道菜,根据南北旅客口味进行多种口味烹饪,可以做成酸甜、辛辣、红烧等口味。
“经过湖南时,旅客喜辣,我们炒菜时就多放点辣椒,到河南河北时,口味就做得重一点,如果遇到老年旅客口味喜清淡,那就少放点油和盐,不管是哪种口味,我们都要保证菜品的质量,让旅客吃得满意。”有着10多年列车厨师经验的黄东升说。
列车工作人员表演《欢乐中国年》歌曲。人民网记者 王勇摄
随着社会的进步,旅客对菜的品种和口味有了更高的追求,列车上不断丰富菜肴品种,推陈出新,让旅客在列车上就能品尝到各种美食,满足旅客味蕾。
今年春运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运,列车上除了非遗美食,还开展歌舞表演、缝制绣球和制作漆扇等非遗手工活动,让旅客乐享旅途,感受非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