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新春敲急鼓,起步即加速。
新春伊始,江苏大地春潮涌动。全省民政系统全面吹响新一年奋力推动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发展的号角,聚焦群众关切,扎实规划进度,用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部署,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民政服务供给质量,更好满足民政服务对象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纵深推进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本报即日起推出“江苏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巡礼”系列文章,全面展现民政事业新亮点、新成绩、新展望。
五年来,南京市民政系统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动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有新成效
2021年—2023年,南京连续3年在全省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中,名列“困难群众服务保障覆盖率”民政指标全省Ι类城市第一名。紧紧围绕增进民生福祉,南京认真履行特殊困难群众兜底保障职能,加强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帮扶,形成精准覆盖、梯次救助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5年来,南京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900元,增加到每人每月1080元,增幅20%,全市11.85万困难群众直接受益。
在创新社会救助制度上,南京始终领跑全省,相继推出“掌上办”“全城办”“主动办”。秦淮区“现时现地:外来人口临时救助探索”获评民政部2023年度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2023年全省率先建立“大数据预警+主动救助”,有序推动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街镇。
探索创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一体化建设,实现街道救助服务点和社区救助引导点全覆盖。2024年南京市入选全国首批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地区。
南京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全面实现“同城同标”,散居孤儿保障标准从2019年1760元/月提高到2024年的2350元/月,上浮33.5%,目前机构供养孤儿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2800元,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每月2350元、重病重残儿童每人每月1175元。
2019年以来,南京共制定出台7个配套性文件。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面向社会困境儿童开展上门评估和康复指导。全市区级未保中心全面实现挂牌,建成102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实现镇(街)全覆盖。
应对人口老龄化展现新作为
为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南京大力攻坚、聚力创新、合力突破,“养老兜底保障、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等工作”获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督查激励,连续6年得到省政府表扬激励,成为“全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等4个国家级养老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城市。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市老龄办分别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国老龄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为构建养老系统政策体系,南京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南京市“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等20多个政策文件。“十四五”以来,该市累计完成28件养老服务领域民生实事项目,年投入财政资金达5亿元。
在打造“宁享养老”品牌进程中,南京在全国率先建设家庭养老床位1.01万张,把“机构式”服务送上门,为老年人节省费用30%以上。建成街道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11个、床位数1.89万张,年提供居家上门服务超过1000万人次,基本实现社区40%以上用房无偿用于养老服务。全市备案养老机构339家、机构床位数4.5万张,在运营等级养老机构占比超过80%,其中五级机构8家,全省最多。
据统计,南京市已建成银发助餐点1473个,去年发放助餐补贴1781万元、557万人次。首创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拓展互助养老志愿服务体系,平台注册志愿者8.6万人,存储时间76万小时。
为强化养老服务人才保障,南京市每年将近700万元补贴资金直接发放至一线护理员手中。南京还将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纳入市文明城市创建,已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1个。
社会治理和为民服务焕发新气象
5年来,南京市投入公益创投资金5000余万元,资助近600个养老、为小、助困、调解治理等社区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项目。
《南京市标准地名录》收录11大类共13402条地名。大力开展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共评定市级地名文化遗产231个,其中76个入选省级地名文化遗产。
为夯实慈善土壤,南京市相继出台《慈善组织信息公开规范》等6个《慈善法》配套政策文件,累计备案慈善信托75单,信托资产总规模8121.16万元,备案单数居全省第一。全市共发展113家社区慈善基金,累计募集善款788.79万元,近五年慈善组织累计接受捐赠款物约18.16亿元,福彩销售79.77亿元。
2019年,南京还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出台殡葬设施专项规划,投入7.82亿元建设57座公益性骨灰堂,实现城乡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全覆盖。
2023年,南京成立全省首家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全市所有区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实现区级全覆盖(100%),政府举办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区级覆盖率实现91.7%。近两年,市、区两级财政每年投入1500余万元支持发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2019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5500余万元。
在不断提升婚姻登记服务水平的同时,南京市建邺区还建成国家5A级区婚姻登记处。全域推广“结婚一件事”联办服务,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
(苏民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