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前几年,这几年的西方国家相当头大。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疫情、俄乌冲突、反俄行动以及其他国家崛起,让西方国家经济出现重大问题。无论是号称“经济发动机”的德国,还是经济支柱的法国,都面临着经济萎缩、工厂倒闭的危机。经济不景气,也带来很多问题。
欧盟
参考消息网报道称,就像在法国内,居民对马克龙越来越不信任,他们希望新的领导人上台。在去年的选举中,他们支持了左翼政客,让左翼联盟成了最大的赢家。但因为马克龙的阻扰,左翼联盟迟迟无法掌权,它随即对法国政府提出了再次不信任动议。然而,法国政府再次过关,没有被不信任动议击败。这样的结果,不是左翼联盟想要的。
想都不用想,它必然会发起新的政治攻击。对于法国和马克龙来说,这都是危机。法国政党众多,各政党代表不同阶层和利益集团的诉求。在国民议会中,不同政党围绕各类法案展开激烈博弈。
法国
例如在养老金改革法案上,由于反对党担心改革损害民众利益,纷纷组织抗议活动并在议会中抵制该法案通过。这种政党间的分歧使得政府提出的政策难以顺利推进,导致许多关乎国家发展的重要改革措施延迟或搁置,影响法国在经济、社会福利等领域的进步节奏。
政党斗争往往伴随着不同政治理念和利益诉求的碰撞,各政党为争取选民支持,会大力宣扬自身主张,这容易在民众中引发对立情绪。不同政党的支持者在社交媒体、街头集会等场合互相攻击,导致社会矛盾公开化、扩大化。例如在环保政策、移民政策等议题上,不同政党观点差异大,民众也随之分化成不同阵营,社会共识难以达成。
马克龙
而且,频繁且激烈的政党斗争使法国国内政治呈现不稳定状态。在国际舞台上,这种形象会让其他国家对法国的决策能力和执行力产生质疑。当法国在国际事务中需要展现统一立场时,政党间的内耗可能导致法国无法迅速做出有效决策,影响其在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削弱法国作为大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引领作用。
要知道,马克龙所在政党在国民议会中的优势并不绝对,面对反对党的联合抵制,他在推行政策时面临巨大阻力。反对党通过议会辩论、不信任投票等手段对政府施压,使马克龙政府的决策难以顺利执行。例如在税收改革、劳动力市场改革等方面,由于反对党的强烈反对,马克龙不得不对政策进行调整或妥协,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的执政权威,降低了民众对其领导能力的信心。
骚乱
政党斗争导致社会矛盾激化,部分民众将对政策的不满和社会问题归咎于马克龙政府。反对党利用民众的负面情绪进行宣传,进一步抹黑马克龙形象。例如在黄背心运动期间,反对党借机煽动民众对马克龙经济政策的不满,使得马克龙的民意支持率大幅下降,增加了他在后续执政过程中推动各项工作的难度,也对他寻求连任构成严峻挑战。
抗议
为应对反对党的压力和争取民意支持,马克龙在制定政策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平衡不同政党的利益诉求。这使得他在政策选择上受到诸多限制,原本设想的一些改革方案可能因政党斗争而无法彻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