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六年,澳洲华人为“中国新年”(Chinese New Year,简称CNY)的正名发出了无数呐喊。5000多人联署的画面仍历历在目,但春节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之路依旧坎坷。
中国春节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主流社会却仍普遍采用“农历新年”(Lunar New Year,简称LNY)的称谓,这种现象引发了华人社区的强烈反感。
据澳媒2月7日报道,刚刚过去的春节,澳洲高校仍然沿用LNY的称呼,令不少中国留学生感到失望甚至愤怒。就读于昆士兰大学的Sisi,就曾在学校官方Instagram上看到“Lunar New Year”的表述。
她当时心情十分复杂:“春节已经被联合国认证,可澳洲的主流社会依然熟视无睹。我们中国人的春节文化好像被偷走了一样。”
一、从失望到行动,华人声音逐渐被听见
Sisi没有选择沉默,而是通过社交媒体表达不满,联合其他中国学生向校方施压。最终,昆士兰大学修改了海报称谓,将其改为“Spring Festival”,并在右上角明确标注“Chinese New Year”。
校方的Ins推文解释道,春节是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全球约有五分之一的人庆祝这一节日。
Sisi感慨万千:“我们的声音终于被听到了。春节成功申遗是中国文化的骄傲,我希望在海外,CNY这个名字能够得到尊重和认可。澳洲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我们有责任为自己的文化发声。”
但并非所有声音都能如此幸运地掀起涟漪,在墨尔本,华裔老移民Quincy便对近年来春节称谓的变化深感无奈。
她回忆,2000年初刚到澳洲时,“中国新年”(CNY)几乎是唯一的官方表述。后来从2016、2017年起,“农历新年”(LNY)的叫法开始盛行,尤其是在韩裔和越南裔社区的推动下,这个称谓逐渐成为澳洲官方表述的主流。
Quincy义愤填膺:“说是为了多元文化,但其实是在模糊中国春节的文化根源,连华人社区自己人都在用LNY,真让人寒心。”
她不止一次因看到商场和广告牌上出现“LNY”字样,而愤怒地写下投诉邮件。虽然大多数邮件如石沉大海,但她始终没有停止努力:“拿掉Chinese,就是在削弱华人文化的根基。越是被忽视,就越要发声。”
二、文化挪用背后的隐忧
对部分华人而言,春节称谓的问题不只是“叫法”的争论,而是关乎文化认同的“保卫战”。悉尼华人Y在YouTube上看到韩国博主称春节为“KNY”(Korean New Year)时,瞬间感到愤怒和警觉。
她意识到,春节文化正逐渐被其他国家“挪用”,于是决定从身边开始行动。
连续三年,Y在自己任职的西人公司里主动向同事科普CNY的真正内涵,并在茶水间分享中国传统糕点和零食。今年,她更是结合生肖文化,向同事们介绍了蛇在中国文化中的深远意义,同时纠正了“LNY”的叫法。
她直言:“所谓的LNY其实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按照农历计算的其他新年,比如伊斯兰历新年,今年落在6月,和春节毫无关系。沿用数千年的正确名称就是CNY。”
她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接受或承认这个事实,公司里仍有人坚持使用LNY,甚至在了解了背后的文化背景后仍然如此。她对此深感无奈:“你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他们明明知道真相,却故意逃避承认CNY是中国文化的事实。”
Y呼吁更多华人加入行动:“部分西人对春节文化的不确定和不了解,正好给了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机会。如果我们不站出来发声,未来几年,KNY、VNY(越南新年)的称谓可能会重新抢占春节的文化话语权。”
三、“无声的改名”:悉尼的春节改名风波
春节称谓的争议并非新鲜事,早在2019年,悉尼市政府就将沿用23年的“中国新年节”(Chinese New Year Festival)强行更名为“悉尼农历节”(Sydney Lunar Festival)。
2011年开始,韩裔社区不断向市政施压,要求改名。随后,越南裔社区也加入,频繁通过请愿和公开信表达诉求。华人社区虽然也发起了联合请愿,并收集了近5000个签名,但悉尼市政府最终还是在2019年正式实施了改名计划。
当时,悉尼市政府“征询意见”的过程也备受质疑。唐人街禧市商会会长陈建青透露,所谓的“意见征询”更像是“宣布决定”。“他们给我看的宣传单和Logo都已经印好了,根本没有真正磋商的余地。”
澳洲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人仍然更倾向于“中国新年”的称谓。在一次网络投票中,超过65%的网友明确反对改名,另有近10%表示无所谓,仅有25%的支持者。
而在记者随机采访的13名街头路人中,70%以上的人认为“中国新年”是他们更熟悉的名称,绝大部分人甚至没听说过“LNY”。
四、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的博弈
近年来,春节申遗成功无疑振奋了全球华人,也让更多人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墨尔本的一位华人女子近日在一家韩国肉店发现,日历上将春节标注为“KNY”(韩国新年),而中秋节则被称为“韩国感恩节”(Korean Thanksgiving Day)。她怒斥这种行为为“文化窃贼”。
澳洲华人历史学会会长刘瑞馨指出,华人是最早将农历新年的传统带到澳洲的族群。
她强调:“华人在澳洲已经有200多年历史,是第一批庆祝农历新年的人。多年来,CNY一直是被广泛认可的称谓,在新西兰、美国、加拿大等地亦是如此。”
随着春节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许多华人网友也在网络上发声,呼吁共同守护中华文化的根源。“这不是一场单纯的称谓之争,而是一场文化之战。”
一位网友的留言引发了广泛共鸣:“只要有一个人被感触到,我就会很开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让华人倍感欣慰的是,澳洲总理Anthony Albanese在今年春节期间公开表态。他在墨尔本Box Hill的新春庆典上用“Happy Chinese New Year”向华人社区送上祝福,并宣布将提供15万澳元支持这一重要节日。
他提到:“春节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澳洲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国家多元文化身份的重要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