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位哈尔滨的居民在某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开国上将、中国空军之父刘亚楼将军的故居竟遭到一伙不明身份的社会人士强拆,已然化为一滩废墟,这完全是对革命者的亵渎,更是对功勋之臣的“大不敬”。广大网友在得知此事后,一时义愤填膺,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哈尔滨市政府,希望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



哈尔滨市政府表示确有其事,不过强拆者已经被警方依法拘留,此案目前正在审讯阶段, 相关信息不方便对外透露,但同时哈尔滨市政府也向网民们保证,一定会给大家一个合理的交代,也绝对不会辜负刘亚楼将军。

首先我们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刘亚楼将军,他是福建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被编入红军服役,曾历任团、师政治委员等职务。1934年,他跟随中央红军长征,一路跋山涉水、突破重重困境,最终顺利抵达陕北,与刘志丹将军的部队会合,在黄土高原上重新建立革命根据地。



抗战爆发后,刘亚楼受中共中央委派,前往苏联留学,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他主动申请参加苏联红军,并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立下大功,1945年,他返回国内工作,曾短暂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一职。解放战争爆发后,刘亚楼改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与林帅、罗帅共同指挥部队作战,先后数次挫败强大的国民党军,最终顺利解放整个东北。

建国后,刘亚楼出任空军部队第一任司令员,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人民政权打造了一支能战之师,有力的保卫了我国的领空安全,堪称居功至伟。不过长期的劳累与生活不规律也严重危害了刘亚楼的身体健康,从1959年开始,他便陆续患上了多种慢性病,到了1964年,他的病情进一步加重,他已然无法再继续工作,只得退出一线,转而进入医疗疗养。1965年,刘耗尽了精力,在上海瑞金医院溘然长逝,时年五十五岁。



在刘亚楼将军去世之后,他在哈尔滨的故居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每年由省财政拨款修缮、维护,每逢建军节、国庆节等节日,一些体制内的单位还会组织员工前往此地游览,学习红色精神。不过后来经过数十年沧海桑田的变迁,刘亚楼逐渐隐入历史,开始逐渐脱离大众视野,而刘亚楼的故居也慢慢被淡忘,成了无主的“荒房”,久久无人涉足。

时间来到2016年,哈尔滨市政府决定对市内一片“棚户区”进行拆迁改造,而刘亚楼的故居正好就在棚户区之内,施工工人事先没有接到任何通知,以为这就是几间没人要的破落屋子,所以直接用推土机推倒,等到了第二天,有一位群众路过施工现场,发现刘的故居被拆,一时大惊失色,于是便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怒斥相关责任人,要求给大众一个交代。



其实这件事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不能完全怪罪施工工人,哈尔滨市政府、哈尔滨文保部门也要负一定的责任,此外,棚户区改造是国家的既定政策,也是建设民生的必由之路,不能因为一些小事就废止。后来,哈尔滨市政府在黑龙江省委的指导下,主动出具了一份情况说明书,详细讲述了刘亚楼故居被拆的前因后果,以争取广大网友的谅解。

与此同时,哈尔滨市政府还从废墟中分拣出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物品,转交给辽沈战役纪念馆,作为东北解放战争的重要史料,这也算是告慰刘亚楼将军的在天之灵了。后来,刘亚楼故居一事被当做“文物保护失败”的代表性案例,推广到全国学习、预警,中共中央一再告诫各省市、自治区的文保部门,必须要将建设与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不能粗暴的搞“一刀切”。



文保部门谨遵中央的指示,马上改变文物保护策略,对现有的、已经评过级的文物尽量原封不动的保护,如果一定要翻新或者修葺,必须确保“修旧如旧”,呈现其原有面貌;对于已经遭到破坏的文物,那就将其转移到博物馆中,这样既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也能供游客参观、游览,可谓一举两得。最后,我们也要提醒大家,文物是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大家一定要对文物进行保护,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毁坏、买卖文物,文保工作需要你我共同助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