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罗石芊

即使是在春节假期后,四川凉山州西昌市的大石板古村,依旧人头攒动,热度不减。从村口牌坊走到灵鹰寺,约200米的小路上,站满了穿着各式各样彝族服饰的游客,正等待着摄影师为他们拍出满意的照片。


网红“橙墙”前聚集着拍照的游客

自2022年开始,“旅拍”店逐渐在大石板古村铺散开来,现在这里有着65家旅拍店,仅村口就聚集了30余家。这个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镇和驿站,如今站在文旅发展的路口,这次,它选择拥抱“旅拍经济”。

2月6日,2025年“万千气象看四川”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大石板古村,看“旅拍”,为这个古村带来新生机。

一个古村转变

从发展民宿到“住下”65家旅拍店

今年春节假期,大石板古村里的旅拍店老板们,都说自己“忙得很”。

“大年初一,我们从村口往里走,基本走不动,两边站满了来旅拍打卡的游客。”大石板社区妇联主席肖文婷说。如今的大石板古村,已经有了65家旅拍店。旅拍,似乎成了这个古村上的“主产业”。但一开始,这并不是大石板古村发展的重点。


大石板古村

大石板古村,位于邛海南岸的海南街道。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代,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镇和驿站。旧时,这里是西昌至普格、宁南的必经之地,来往行人客商都要在此食宿。街上,旅店、马店、茶馆、酒肆、商铺、作坊一应俱全,商贾云集,热闹非凡。

2019年,大石板乡村振兴一期项目启动,开启了蝶变之路。以保留古村文化和村落原貌为核心,对传统乡村文化进行重构,修旧如旧、修新如旧蜕变后的大石板村黛瓦青砖、古寺巍峨。

同时,大石板社区依靠“古村落+新民宿”的双轮驱动,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从传统农业、渔业开始向旅游康养产业转型发展,逐步实现市、街道、村社区的功能互补,助推城乡融合发展,以全新的面貌“重回C位”,名气也越来越响。


大石板古村 图据西昌融媒

“但是很多人也会觉得,大石板古村有点远了,加之邛海边也有不少民宿,只发展民宿产业,还是不够吸引更多游客。”怎样留住游客?转机发生在2022年,彼时,旅拍行业在各大景区“火”了起来,大石板古村里也陆续出现了几家旅拍店。

身倚灵鹰寺外的“网红橙墙”,穿一身彝族服饰,摆出各种造型,听着彝族银饰在耳边叮当作响,咔咔几组照片。不少游客在社交平台“种草”后,赶赴西昌,只为在大石板古村留下一张极具“民族风”的照片。很快,“旅拍”逐渐成为游客“打卡”大石板古村最热门的方式之一。

最火爆的店铺一天可接待超150组游客

春节7天旅拍拉动旅游收入达500万元

环顾大石板村村口,各式各样的旅拍店层出不穷,据肖文婷粗略估算,大约有30家旅拍店聚集在此。只需要3、400元的价格,便可以身着彝族服饰、妆造,在专业摄影师的拍摄下,拍出40多张照片。不少游客认为这个价格,“很划算”。


古村里各式旅拍店

春节期间,大石板村则成为“旅拍”爱好者的理想目的地。路边的小溪、寺庙背后的橙墙、古村里的大树下,都站着等待拍摄的游客。“最火爆的店铺,一天可以接待超过150组游客。”肖文婷简单算了一笔账,“按一组游客300元来算,这家店铺一天可以挣4.5万元。”

在刚开业不久的古村里大石板古村旅拍中心旗舰店(下文简称“古村里”),穿着彝族服饰的游客不停从店中走出,负责人罗小米说,该店铺是与景区联营的旅拍店,春节7天时间里,已实现营业收入超10万元,客单价均在400元以上。而下一步,古村里还将承担化妆师、摄像师培训、出片指导的工作,让大石板古村的旅拍行业更加规范。

“春节期间,我们的旅拍店几乎都是供不应求,光是旅拍,就大约实现收入500万元。”肖文婷介绍说,旅拍,也带动了当地民宿、餐饮产业的发展,“目前我们有270家民宿和酒店,85家餐饮,春节期间都是‘爆满’,日均人流量超过4万人次,连街边买烤土豆的老阿妈有时一天都能挣五六百元。”


游客身着彝族服饰旅拍

大石板古村的村民马仕琼和丈夫经营着一家名叫“花间别院”的民宿,她家附近,就有好几家旅拍店,“我们家一共8个房间,春节8天时间,我们就收入了2万多元,生意比平时好了不少。”

据了解,仅今年春节期间,约有32万人次游客来到大石板古村,当地的民宿、旅拍、农家乐等业态实现旅游收入达4000多万元。

“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开发组织当地的特色活动,提升村上的服务品质。持续对环邛海南岸开发,实施缸窑新村农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项目,打造西昌缸窑艺术田园慢生活休闲度假综合体,实现文旅产业提档升级。”西昌古道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利萍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