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韩国宪法法院就尹锡悦弹劾案举行第五次正式辩论,这一事件的发展态势愈发扑朔迷离。在长达近7个小时的激烈辩论中,新证人的出现和新证词的曝光,为案件的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转折点。与此同时,韩国政府也在努力修复因“12.3紧急戒严事件”而受损的中韩关系,力求消除这一政治风波对两国经贸合作造成的负面影响。
尹锡悦如今正身处弹劾案的风暴中心。在2月4日的庭审辩论中,他一如既往地强硬,坚决否认了指示抓捕国会议员、阻止国会表决通过解除戒严议案等指控。尹锡悦坚称,在紧急戒严期间,“实际上并没有发生任何情况”,试图为自己洗清嫌疑。
然而,法庭上的新证人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说法。前首都防卫司令官李镇雨、国防部前防间谍司令官吕寅兄和国家情报院前第一次长洪壮源三位证人的证词,对尹锡悦构成了不小的挑战。其中,吕寅兄承认自己在戒严期间曾向警察厅传达过一份包含特定人物名字的名单,并要求警方提供相关人物的位置信息。而洪壮源更是直接表示,自己接到了尹锡悦发布的要求抓捕政治人士的指令。
这一证词无疑为宪法法院作出有罪裁定提供了有力支持。尽管尹锡悦的律师试图辩解称,尹锡悦所指的“抓人”是指抓捕间谍,而非对政界要员动手,是洪壮源自己理解有误。但这样的辩解能否被法庭采纳,仍然是一个未知数。毕竟,洪壮源的证词与尹锡悦的陈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案件的审理工作更加复杂和扑朔迷离。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尹锡悦首次面临不利的证词。在上一轮庭审辩论中,前国防部长金龙显已经“认领”了《第一号戒严令》和要求成立紧急立法机构两份关键物证,并否认收到尹锡悦“逮捕政界人士”的指示。这使得尹锡悦涉“内乱罪”指控是否成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证人的证词。如今,洪壮源的证词无疑为这一指控增添了更多的实质性内容。
随着庭审辩论的深入,尹锡悦弹劾案的未来走向愈发难以预测。尽管尹锡悦及其律师团队在努力为自己辩护,但新证人的出现和新证词的曝光无疑给案件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接下来,宪法法院将举行第六次公开辩论,届时还将有更多证人出席庭审。这些证人的证词将对案件的审理工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除了庭审辩论的进展外,尹锡悦弹劾案还引发了韩国政府对中韩关系的关注。在“12.3紧急戒严事件”发生后,韩国政府深知这一政治风波可能对中韩经贸合作造成的不利影响。因此,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在5日启程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旨在维稳中韩关系,继续推动双边关系平稳发展。
据韩联社报道,禹元植此次访华期间将同中方高层举行会晤,就深化双边经济合作、保护和管理在华韩国独立运动历史遗址等事宜进行讨论。此外,他还将向中方介绍紧急戒严事件发生后,韩国国会为恢复民主机制所作出的努力,努力消除这一政治事件造成的不确定影响,提高韩国对外信誉度。
这一举措无疑显示了韩国政府对中韩关系的重视。在“12.3紧急戒严事件”发生后,韩国政府已经向美日等国做出过类似保证,以维护外交关系的稳定性。如今,韩国政府又将目光转向了中国,力求在中韩关系上取得新的突破。
对于中韩关系而言,尹锡悦弹劾案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然而,中韩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和民间交流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会因为一时的政治风波而轻易消失。因此,韩国政府的努力和中韩双方的共同意愿将成为推动两国关系继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