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春晚的小品《花架子》吗?


图片

镇长在基层调研时发现,政策在传达过程中“层层加码”,他只是说了一句,商户玻璃脏了要擦玻璃,下一级就加码到每周必须擦一次玻璃,再下一级就加码到每天都要擦一次玻璃。

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完全失去初衷、变了味儿,变成了形式主义,变成了面子工程。

这样的辛辣讽刺让大家眼前一亮,能够在春晚上演出这样的节目,也是希望某些领导不要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然而,打脸总是来的太快。春晚小品马上就照进现实。

根据媒体报道,在2月3日有人发视频称,在山西大同古城,为了搞面子工程,当地居然要求商铺在晚上把灯打开,这样就能显得灯火通明。弄虚作假搞出来的繁荣是繁荣吗?


图片

结果,有一个商铺没有按照要求开灯,就被多名工作人员把门锁给撬了,然后进店把灯打开。

这操作算入室抢劫吗?至少抢了商家的电去给你们脸上贴金。

还有商户说,之前相关部门就把他们店在门外的灯箱给拆除了,现在又要他们开灯。这双重荒诞的操作是故意折腾人的吗?

大同市平城区的工作人员也表示注意到了此事,表示这么做确实不合适,正在处理。他们也只是意识到这么不合适,没意识到不合法。

执法犯法才是最可怕的。执法者缺乏法治思维是建设法治社会的最大障碍。

店铺内是店老板的私有财产,在没有营业的时候应该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怎么还能强行破门而入呢?

只许州官撬锁,不许百姓关灯。这样的营商环境才是最可怕的。

虽然撬开锁都要亮着灯,但这一条街都是黑的。

管理者心眼瞎了,开再多的灯也照不亮前路。

撬锁的人估计也没想到,这个店铺不开灯,居然还开监控。被人传到网上,就傻眼了吧。

我也相信领导拍脑袋想出来的主意,并不是要撬锁开灯。估计也是下面的人层层加码,最后演变成了一个都不能少,不开灯的撬锁开灯。

所以说《花架子》小品演得还是很写实,但也基本没有什么用。

春晚刚播了,还在春节假期中,就有人继续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还层层加码。

在大同那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大半夜的天寒地冻,鬼都没一个,亮灯给谁看?估计只能给天上的卫星看。

就像朝鲜的夜空犹如黑洞一样,大同的某些领导是嫌大同的夜空不够璀璨吗?

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更是要少折腾,希望少一些面子工程,少一些层层加码。

~全文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