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我国9成以上的高速公路路段都是收费的,19万公里的路段上设置了1万多个收费站点,车辆通常需要双向收取一定的费用,只有在节假日期间才能享受到免费的福利。
即便如此,仍有很多高速路段处于亏损状态,只有寥寥数条能够实现盈利。放眼国内众多的高速公路,盈利最多的一条路费当属上海至南京之间的沪宁高速。
从战略通道到经济引擎
在上世纪90年代初,作为长江三角洲核心城市群的上海与南京之间,铁路之外,仅靠312国道维系着经济血脉。这条国道起点为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广场,终点为新疆霍尔果斯,全程4967公里.其中,上海至南京间的距离为350公里。且路段十分拥堵,平均车速每小时仅30公里,需要10多个小时才能到南京。
90年代,国内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日益迫切。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上海与江苏之间的联系,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沪宁高速的建设被提上了日程。
1992年,沪宁高速正式破土动工,被赋予"打通长三角黄金走廊"的战略使命。工程开工之后,又不幸赶上了原材料、人工、土地征用费用大幅上涨,工程造价从每公里1500万元增至2500万元。工程概算也提高到了70.4亿元,除交通部补助资金6.8亿元外,余下60多亿元自筹。再加上国家抑制经济过热,银根紧缩,银行对沪宁高速建成后的效益如何存疑,不敢贸然放贷。经过多方努力,最终获得了八家江苏省级银行和金融机构组成的银团贷款,总算解决了开工之时的燃眉之急。
沪宁公路的建设,引入了德国道路建设标准,建设的过程中,征地4万多亩,拆迁房屋46万平方米,包括3万多座民居、400余家私企厂房。当时拆迁补偿标准很低,沿线群众深明大义,主动搬迁。
1996年9月,全长285公里的沪宁高速建成通车,是当时国内最长的高速公路。初期双向四车道的设计标准,在开通首年即被日均3万辆的车流量突破负荷极限。
累计投资超175亿
2003年启动的改扩建工程,将车道数增至八条,引入动态称重系统和智能监控体系,工程耗资105亿元,相当于每公里造价突破4200万元。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加上90年代的建设支出,整个路线的建设成本超过了175亿元。2019年沪宁高速完成的智慧化改造,使其成为全国首个实现5G全覆盖的智慧高速公路,路侧单元可实时监测车辆轨迹,为自动驾驶提供基础设施支撑。
现在,沪宁高速公路一些路段、大桥仍在升级改造中,这些持续升级的背后,是长三角地区GDP从1996年的1.2万亿到2024年突破30万亿的指数级增长。
沪宁高速主要集中在江苏境内,主线全长248公里。在90年代,为了筹集建设资金,沪宁高速力推宁沪公司在香港上市,原始股由每股一元增至三元多,为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建设筹集到了大量资金。在2001年1月16日,宁沪公司发行的1.5亿股A股在上交所上市。
根据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沪宁高速日均车流量达11.5万辆,客车占比68%,货车占比32%,日均通行费收入1431万元。按全年运营计算,其年营收可达52.3亿元,相当于每公里创收2108万元,实在是让业内同行眼红。
沪宁高速的地理位置优越,使其成为连接上海和江苏的重要交通干线,承担了大量的货物运输和人员流动。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沪宁高速带来了丰富的客源和货源,为其营收增长提供了绵延不绝的保障!